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喷淋降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6月15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日前,一篇《割麦污染环境?这里的农民割麦得花钱喷淋降尘》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政府发布相关情况通报称,正在积极协调本地和外地收割机收割小麦,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后勤服务,切实保障农民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6月12日《新京报》)
  @王航:一出“边收割边洒水”的荒诞背后,是部分地方基层政府的民生观、环保观和政绩观出现了问题。为了自己的环保政绩,不惜牺牲民生。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说到底,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让百姓尽享高质量发展的福祉。
  诚然,大规模收割小麦会引起麦芒飞扬,可这样的粉尘究竟会对空气产生多大的污染、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性还有待评估,又岂能因噎废食?退一步讲,即使真的是为了环境治理考虑,那抑制麦芒飞扬的成本是否真的该全由百姓承担?
  @余明辉:近些年随着国家各项环保整治的深入推进,国人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职能部门环保整治的不断科学化人性化,“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做法大幅减少,环保治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
  按理说,有了相关前车之鉴、形式主义深入整治等,环保治理不会再出现“为难农民割麦”现象。然而,此次河北“机割小麦配淋喷”的发生,却无疑再次警示我们,在环保科学整治问题上,一些地方和基层,仍然存在懒政和“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做法,亟待久久为功跟进治理,因为这不仅牵扯科学环保治理问题,更关联干部作风、执政能力、干群关系、农业种植成本和积极性等深层问题,决不可轻忽,或把这当作一个孤立事件来看待和处理,而要深入地反思改进。
  环保治理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环保治理要强作为更要科学作为。当下亟须治理的污染,是工业、废弃物、污水等污染,而不是“割麦污染”。
  @李万友:其实在河南,去年就有一项发明出现——小麦收割机的新型降尘装置。该装置由喂入口降尘挡板、出草口导向隔板、出尘口降尘围挡、出尘口雾森喷淋系统四部分组成,能够起到很好的降尘效果,且免费派送。这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
  说到底,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重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都需要重视。环保治理不能不食人间烟火,需要科学作为。正如当地的通报所言,此事反映出个别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宗旨意识薄弱,作风不严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在环保治理方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工作思维,人为对收割麦子设置障碍,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亦需久久为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