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300斤以上大肥猪增多 大猪企和散户都在压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6月15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实习生 黄子民

  近期猪价跌跌不休,根据新牧网猪价指数数据,猪价从5月1日约22元/公斤已经跌到6月2日16.82元/公斤,与年初36.5元/公斤的高位相比,猪价已被拦腰斩半。同时,记者注意到,生猪出栏体重不断增高,竟然有超过35%的养殖户在卖超300斤的生猪。
  一般来说,从饲料成本以及猪舍的使用效率等方面考量,生猪出栏重量一般保持在100-110公斤性价比较好。但猪价暴涨后,养殖户越来越习惯于养大猪。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福建、广东等地目前出栏重量以120-150公斤的肥猪为主,还有部分150公斤以上的牛猪。新牧网调研发现,在300多位调研养殖户中,有35%的猪场近期出栏体重在150公斤以上。
  纵观以往数据,即便是产业巨头,生猪出栏体重受猪价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以温氏为例,2019年5月到10月份的销售价格有一次明显的上涨,温氏马上响应调高出栏重,从2019年5月的113.8公斤,一路走高至10月份的123.6公斤;今年年初猪价开始下跌,温氏也顺势调低了出栏重量,从2020年12月份的120.6公斤下调到了4月的118公斤。整体而言,温氏的出栏重量与猪价成正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份,在猪价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价格环比变化并不明显时,牧原的出栏重量却有较大幅度的下调,从2020年10月份的117公斤,下降到2020年11月份的93公斤。记者查阅牧原销售简报发现,牧原2020年11月份销售生猪207.6万头,同比增长176%,但头均收入却并不高,仅为2400多元,与9月份环比下降24.5%。据行业人士透露,这是由于牧原在去年年底预判猪价即将下行,于是增加了猪苗的销售量,也因为将存栏生猪尽数售出,导致出栏平均体重有所下降。
  在2020年猪价大涨的阶段,正邦的生猪出栏体重也在一路狂飙,从2020年初的112公斤,上升至2020年11月的139.6公斤,达到顶峰,随后伴随猪价的下降,猪重又下调至2021年4月份的131公斤,总体而言,正邦科技的出栏体重变化与温氏的趋势类似,虽有一到两个月的延迟,但从整体上看,出栏重量与价格变化呈正相关分布。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过剩的产能,加上进口肉与屠宰端的双重夹击,猪价能否触底反弹还不明朗。一是冻肉储备充足。据农业农村部及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猪肉进口量总计11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万吨,增幅为22.11%。从产品结构来看,进口冻肉主要为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其中猪肉进口量占总肉类进口量比例突出,高达50%以上。充足的进口肉挤占了生猪的市场,导致猪价进一步下跌。
  二是屠宰端和市场的步步紧逼。从市场行情来看,屠宰企业还是更青睐标猪。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了解,从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一直下行,产能充足的前提下,屠宰企业更有挑猪的资本。在东部地区,有部分屠宰企业甚至拒收300斤以上的肥猪,导致大猪滞销。
  就目前情况来看,养殖户要谨慎对待压栏。猪越大,出手的难度越高,同时,随着夏天雨季到来,猪场防非压力增大,“该放手时就放手”,及时出栏,或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利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