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清远:探索山区高标农田建设新路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01日版次:06

  机耕路相通,三面光沟渠相连,清远高标农田建设成效显。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富迪 章四平

  连州市西岸镇冲口村,地处粤北山区,农田高低落差数米。近日,一场持续数小时的暴雨,并没有把稻田淹没,湍急的洪水在三面光沟渠顺畅流出。“这就是高标农田项目带来的深刻变化。”冲口村村民陈洪辉说,以前庄稼饱受旱涝之害,如今村里的农田旱涝保收。
  冲口村是清远农田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清远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建成240多万亩高标农田。
高位推动,压实项目属地责任
  温旭红是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近几年,她每天一来到办公室,立即打开粤政易【清远农建】工作群,认真查看群里的每一条信息。“这个工作群大幅提升了我市农建工作效率。”温旭红说,在这个群里,各县(市、区)高标项目建设进度、存在的困难、需要协调的事情等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每个县(市、区)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均在群里,可以充分发挥一把手的力量,大大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三级调研员蔡忆江介绍,国家开展高标农田建设以来,清远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从粮食安全高度来认识并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市县镇村上下沟通,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周报的基础上每月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情况通报,压实每个县(市、区)的责任,对后进者发提醒函,问题严重的约谈。
  在主动积极争取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本市各地各有关单位一把手重视的同时,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还在全省率先印发《清远市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范性文件,让清远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在一把手高位推动和制度的保障下,作为山区农业大市的清远,尽管面临建设任务重、建设资金压力大、建设时间紧难度高等诸多问题,清远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仍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2020年,清远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立项任务25.4万亩,超额完成1万亩,在全省排名位居第二。
创新方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要想打牢高标准农田的底子,机耕路相通、三面光沟渠相连等硬件设施就必须到位,整合零碎土地才有更大可能。然而雨季运输材料难、传统施工方法进度慢,同时还需保证农户正常耕作不受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开头便是大考。
  2020年清远不仅圆满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建设任务,且项目提前90天完工,高标准农田建设跑出了清远速度。“这与我们探索一些创新方法相关。”温旭红介绍,在项目审批立项等管理方面,他们充分利用中央“放管服”改革机会,除了农田建设的项目评审和竣工验收这一头一尾没放权留在市级外,其他管理权限都下放到县级、镇级,充分调动出基层政府和农建部门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项目进度。
  在建设方面,为抢工期,抓进度,经过各方努力,清远市采取商品混凝土现浇铺设水泥路,利用挖掘机在自制的移动式搅拌槽内现场搅拌混凝土,同时采用挖掘机助推拖拉机的模式解决雨天材料无法运输的问题。
  抢抓农民工春节返乡时机和春耕前空档期,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参与高标准农田作业,每个施工班组可同比提高90%的工作效率。
  同时,清远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市的政策优势,创新涉农资金报账制度,建立了银行项目保函的资金支付方式。“这至少节省账期两个月,再加上新型经营主体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去推进建设,有效解决了资金拔付慢、项目实施难等。”温旭红说。
  此外,清远采取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如英德市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库机制,2019、2020年成功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分别筹集0.5亿元、1.19亿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注重实效,新型经营主体进场
  为让高标农田产出高效益,早在2019年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就印发了《清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科技推广费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允许项目县(市、区)在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财政资金中安排5%以内的经费用于落实科技推广措施,补助对象为承担项目实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科研机构。这让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积极参加到高标农田建设项目中来。
  连州西岸镇冲口村的种植大户陈洪辉就是其一,他介绍,由于常年种植蔬菜,他们村的耕地酸化、板结严重,最差的时候pH值达3.8,耕作层不足10厘米厚。落实科技推广措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土壤调理剂、灭虫灯、秸秆还田……一系列绿色种植技术在他的基地推广,让他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大为改观。
  位于清新区龙颈镇的中振智农基地在高标准农田项目支持下,推行稻蛙立体种养模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的效益是不可小觑的。”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祁志说,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因为地力好、产值高,承包价可达1380元/亩;一个农户学习6个月,就可以管理6亩蛙稻田,半年可确保3万元的基本收益。
  机耕路相通,三面光沟渠相连,清远高标农田建设成效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