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08日版次:02
| 农讲所 |
  多年来,政府在不同的政策主题口号下加强了乡村建设投入,经济改革增大了农民职业选择自由度,农业分工水平提高增加了务农收入。乡村景观水平提升与社会关系改善,均与这些因素有关。目前来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
  如果市场化改革步伐更快一些,相信我国乡村景观之美要甚于当下。市场化改革的最短板是土地制度改革,这是影响乡村景观与乡村社关系的首要因素。
  土地承包权交易受限影响田野景观。我国土地承包权交易只限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这个制度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的最佳要素组合的形成。我国城市居民较之农村人口拥有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而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通过承包权的交易便可以使这几种要素更好地组合起来。但现行制度只能通过耕地出租建立短期的要素组合。这使大量已经基本脱离农业的进城务工者,只能选择个别家庭成员看守乡村承包地,而短期租地投资者也不愿意自己在土地整理上下功夫。“小农户+专业化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业经济,但还是不能形成最佳投资激励的要素组合,村庄由此更可能是低收入小农户的聚落。这样一来,乡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难以达到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要求。
  现行土地制度还制约了城乡统一的美丽人文景观的产生。我国城市发展并不真正受制于建设用地的缺乏,只是因为土地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土地低效率利用而已。把城市居民住房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控制在25%以下,直接推动了高房价,也带来了令人生厌、毫无美感的城市水泥建筑森林。脱离农业的农民因为收入低,隐形补贴少(如住房公积金之类),负担不了城市高房价,不能实现举家进城。平均每个行政村不过约千人,本来就难以支撑高效率的公共服务,部分村庄还又不同程度上是“空心村”,如果不加快推进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就难成为可持续的事业。
  上述弊端甚多的城乡居住形态,当然会侵蚀社会关系的和谐,给社会治理带来难题。顾益康先生曾经用“两只老鼠”来比喻我们的窘境。农民在农村的家里有一只老鼠居住,而进城的农民也像一只老鼠蜗居在逼仄的出租屋里。更普遍的情形则是一家人汉河两隔,夫妻无聚,母子分离。此情此景,何美之有?
  有人拿中国的资源刚性制约给上述情形的存在做辩护,其实完全站不住脚。要不是嫌这序文过长,这里可以对种种辩词一一予以澄清。
  相信中国人有杰出的创造力,也有充分的资源条件,可以使中国城乡变得更加美丽。真正重要的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特别要相信保障中国农民的自由选择权利,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意义。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是并不容易。正如陈秋红所观察到的,农民形成的某些认知和理解“是村庄建设实践本身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映射”。我们需要理论的“奥卡姆剃刀”剖开芜杂现实问题的因果链条,发现更可靠的乡村演化的逻辑,努力避免把导致后端错误的前端错误当成不可撼动的行动基础,防止出现行动的方向偏差。秋红的著作反映了她在这方面的探索耕耘。她的工作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也给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划定了新的起点。
□党国英

上一篇:无名组 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