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场降本增效聚焦五个重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17日版次:10

  现代化和智能化设备已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 图片来源德兴股份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宗林
统筹 彭进 吴昊晖

  今年的猪价刺痛着养猪人的神经。随着行业利润暴跌,效益竞争成为猪场工作重点。目前行业有哪些降本增效的手段?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降本增效关乎猪企存亡
  新牧网猪价数据显示,7月14日全国生猪均价7.71元/斤。记者在近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仅31%猪场的养殖成本在8元/斤以下。这意味着目前大部分猪场已经陷入亏损,能否降本增效切实关系到猪企的存亡。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2019-2020年这种行情好的时期,只要猪场不发生重大疾病,基本都能得到丰厚的利润,所以很多猪企老板都将工作重心放在防疫环节,造成内部精细化管理不足。到了今年疫情常态化下,回归正常生产节奏时,猪场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效益下滑。
  覆巢之下无完卵。猪价持续低迷,连巨头猪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上市猪企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正邦预计半年亏损12亿-14.5亿元,新希望预计亏损29.5亿-30亿元,上市猪企业绩出现大面积下滑。
  安徽斯高德技术总监孙勇跃透露,当前养猪成本增加,不仅饲料原料中玉米、豆粕的价格大幅上涨,猪场建设的原材料价格也在持续上升。此外,生物安全等级提升带来的防疫成本也在增加。
  “综合来看,今后一两年猪价下降是大趋势,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波动,企业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作为支撑。”福建南星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新平认为,广大养殖户必须正视猪周期挑战。养猪业回归本质,降本增效是趋势也是必然的结果。
提升生产成绩是核心
  “降本”毋容置疑意味着降低成本,但是对于“增效”,不同的行业人士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认为“效”代表效益。美保龙生物疫苗总裁欧伟业表示,“降本和增效不能分开讨论,这是投入产出比的概念,即‘效益/成本’的比值,适当的投入取得更高的回报率才更加合理。”欧伟业告诉记者,如果不从比值的角度去考虑,就容易对公众造成错误的引导,特别是当前进入行业低谷期,各种劣质饲料、疫苗、动保产品充斥市场,单纯降低成本,不仅养不好猪,还会埋下生产隐患。
  有人认为“效”代表效率。河南龙凤山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飞认为,“增效归根结底还是提升猪场生产效率,可以从提升人员效率、优化团队架构、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等方面改善。”
  无论是“效益”还是“效率”,核心因素都在于提升猪群生产成绩。正如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殷宗俊所言,“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没有高效的生产怎么会有效益?”。
科学合理的投入是基础
  想省钱,先花钱。降本的前提是在猪场生产各环节都倾注了科学合理的投入。如何降本增效?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代表表达了看法:
  第一,选择优质饲料。安佑集团技术服务总监任庆海表示,仅从饲料价格上考虑降本是与“降本增效”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养殖户应该从饲料的性价比,也就是造肉成本(造肉成本=料肉比*饲料单价)的角度做选择。
  任庆海提醒广大养户,就饲料料肉比而言,商品猪全程料肉比的计算是从教槽料开始,到出栏之前吃的全部饲料与出栏体重的比值。受到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品质、消化吸收率、饲料的管理(浪费问题)、猪的死淘率等多方面影响。料肉比2.4与3.0相比,造肉成本每斤相差近1元(注:按120公斤出栏体重计算)。
  第二,现代化和智能化设备已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安徽斯高德技术总监孙勇跃告诉记者,优质的猪场配套设施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增加利用率,从而降本增效。欧伟业分享,优秀的智能化给料设备可以降低0.5的料肉比,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孙勇跃也提醒,采购设备时需要考虑初始成本和运营成本,做好前期设计也非常重要。
  不仅是饲料端的配套设备,生物安全智能化也能帮助猪场快速降本增效。北京小龙潜行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安全产品总监孙胜男表示,基于机器视觉的生物安全智能化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人力成本,实现高效监控管理。
  第三,提升人员的技术水平。当前许多大型猪企都在实行人员结构优化。但一遍天种猪集团董事长杨厚德认为,绝不能让公司团队丧失信心,企业要把员工当作家人,不能让员工被动的背负行情压力。
  第四,选用优质种猪。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双斌曾表示,优秀的种源可以帮助养殖户把育肥成本控制在13.5元/公斤以下。殷宗俊也建议,猪场需及时更新种群,优化猪群结构,主动淘汰低产种猪。
  第五,做好疫病防控。殷宗俊提醒,为了降成本而忽视猪群营养和保健是不可取的。欧伟业通过实验发现,在蓝耳不稳定场,免疫优质疫苗控制蓝耳病,与对照组相比可大大减少药费开支,肥猪达到155公斤的饲养时间缩短了21天。
  现代化和智能化设备已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  图片来源德兴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