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鳗鱼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17日版次:13
| 食物记 |
  “你知乜鱼好打索/我知麻鱼好打索。”这是在我家乡流传的一首渔歌对唱中的唱和。麻鱼,是我老家那一带的人对鳗鱼的俗称。麻,就是编绳子的那种丝。以此称鳗鱼,是指鳗鱼的长。
  鳗鱼的确长,一般都近两米。这样大的鱼只能生活在海水较深的地方。我家乡打船的那些船都是小木船,前进的动力只能来自人工划桨,活动的范围也就窄了,在近海,我们也叫浅海。当然,再浅的海也是海。行船骑马三分命,说的就是出海的危险。船不能走远,早出就一定要晚归,捕的也就只是浅海里的那些小鱼。那些年,就从来没有一艘船捞上过一条鳗鱼。因为稀缺,所以敬重。鳗鱼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好鱼、贵鱼。要吃鳗鱼,只能到镇上去买,也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贵客,才会去买馒鱼。没有人会买下一整条的鳗鱼,只会买一段一段的。头贵,鱼肚子的地方也贵。头是因为可以煮汤,肚子那里是因为肉多。镇上那些有钱的人家喜欢买鱼尾部位,说鱼的游动要靠尾巴的摇摆,鱼尾处的肉也是最嫩的。那是别人的说法。我爷爷就笑着说,麻鱼刺多,鱼尾的刺更多,他们是在摆谱。那时,我也不知道“摆谱”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鱼肚子那里真的好吃。
  买回来的鳗鱼,过年时都是和面炸,那样存放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家里来了客人,一碟炸得金黄金黄的鳗鱼摆在饭桌的中间,不仅香,而且好看,吉利。平时,买了鳗鱼一般也就煮咸菜。在我家乡,任何海产品都可以和咸菜一起煮,任何和咸菜一起煮的海产品味道都极为鲜美。后来,有一段时间,村里突然兴起了鳗鱼煮粥,既可当菜,也可为主食。这种做法,是三叔公的儿子带回村里的。
  把鳗鱼切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粥煮开之后就放进去,再煮五分钟,撒上盐和切成一粒一粒的芹菜,这鳗鱼粥就好了。揭开锅盖,混合着粥、鳗鱼和小芹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没有谁能抗拒一锅鳗鱼粥的诱惑。那时,我总以为这粥会在村子里盛行下去,但不久,这粥就戛然而止了。
  让鳗鱼粥停下来的,还是三叔公的那个儿子。他把煮好的鳗鱼粥挑到镇上卖,被抓了。罪名是投机倒把。
  他被抓的事情,我们村子里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在镇里被抓的,抓他的是一群穿绿衣裤戴绿帽箍红袖圈的人。那些人我见过。我和父亲去赶集时,他们会大声赶我们,谁敢顶嘴就抓谁。也有人说他是在去镇上的路人被抓的,那煮好的鳗鱼粥倒了一地,人被押走了,那副担子还丢在路边,碗都碎了,装粥的两个锅底朝上,红色的筷子有的插在地上,像熄灭了的香。也有人说他是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公社的干部,干部拦住他,说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怎么就卖鳗鱼粥去了,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然后,就把他抓到公社去了。甚至还有人说他,被抓时和别人打起来了,还干倒了几个人。说法很多,像风,一阵阵地从巷子里刮过,撞在墙上,碰落几粒沙子,就不见了踪影。
  但他被抓是事实。他的父亲去了公社,大队的干部也去了。三天后,他回家了。原来总爱挂着笑容的那张脸,被挤成了疙疙瘩瘩的苦瓜。
  村里,就再也没有人做鳗鱼粥了。
□陈小虎

上一篇:曹丹结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