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负重前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20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虽然中小学校不断探索尝试为学生减压、减负,但家长加压、校外补的现象依旧突出,一些孩子不得不“负重前行”。记者6月中旬在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中小学走访发现,有的一年级学生就报数个校外补习班,培训机构仍存在给学生留书面作业的现象。(7月17日新华社)
  @苏景义:校外培训泛滥,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扭曲教育观念,影响国家未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问题是多年累积的结果。始作俑者,是一些人看到让学生“进补”的巨大利益空间,而且成本低门槛低,租几间房,找两个退休老师,就能开办起来。而有关部门多年来缺乏监管,随意批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不少家长被洗脑,认为孩子进补才能成才。造成有多少学校就有多少校外学生“进补”机构,甚至更多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深受广大家长和有识之士的反对。
  教育无小事,教育直接关乎下一代的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有关部门应该提高认识,牢牢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一不等二不靠三不观望,大张旗鼓地宣传素质教育理念,在当地造成一种声势,配合国家的战略部署,清理、整顿校外进补机构,把扭曲的教育现象清除,让教学育人沿着国家所制定的正确的道路前进。
  @芶鹏:建议家长保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不要盲目攀比。过多的横向比较会增加家长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会传导给孩子,容易使其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孩子往往忽视在学校的正常学习,而陷入补习、补习、再补习的恶性循环。
  同时,从学前阶段开始就加强家长在教育理念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家长学会信任老师,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芶鹏说:“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学校教育仍然是最系统的教育体系:老师不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关注孩子习惯养成、性格特质培养、综合素质发展等方方面面。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积极配合老师在校外时间进行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王晓梅: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更多以短平快的应试提分为导向,教学方法大多没有什么创新,不过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发展一系列的性格特质,包括自我控制、责任心、自信心、好奇心等等。跑在前面的孩子,往往自我管理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高。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补习班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