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4版: 热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贫困村“卖空气” 企业买碳排放配额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7月20日
版次:
04
不砍树木,卖空气也能挣钱。日前,韶关市一林业碳普惠项目完成竞价交易,再次用优良生态换来“真金白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林业碳汇交易俗称“卖空气”,通过委托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是一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多方共赢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可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企业自身相应的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各林场或所在地又可获得碳汇收益。
“卖空气”交易额达2280万
近日,在广东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举行的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项目竞价活动中,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林业碳普惠项目采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方式进行了网上竞价,经五家申报企业相互竞价,最终成交价位每吨37.51元,成交金额228.43万元。
“我们申报了34000多亩,总共减排量60000多吨,我们村共3500多人,给我们人均增收650多元,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将用在更多的民生实事中,投入到青云村的乡村振兴中去。”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党总支书记李灵杰说。
据了解,青云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万亩。近年来,为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当地大力推行林长制,不仅对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实施封山育林,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0年,青云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据统计,韶关市自2015年开展林业碳普惠制试点以来,经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已累计达98.5万吨,完成省定贫困村碳普惠开发并交易的共73个村,交易额达2280万元。通过林业碳汇的开发,进一步激发韶关市林农参加林业碳汇扶贫的积极性,也助推了乡村振兴。
一笔碳汇拍出逾12万的价格
去年11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一声落槌,来自肇庆怀集红光村的一笔碳汇拍出了逾12万的价格。
当天下午,红光村以该收益为风险补偿金,与银行签订了授信协议,所得资金将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据了解,这是广东省的新探索,通过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市场价值,助力脱贫攻坚。
碳普惠是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其中,广东省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量最大的市场,担当改革创新的重任。在省的统一部署下,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和人民银行肇庆中心支行以绿色金融为基础,共同推动碳普惠工作向村一级延伸,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一开始政府部门说这是卖空气,我们都不敢相信,直到拿到了省里的备案通知,大家才放下心来。”红光村村支书欧新华表示,红光村原来是省定贫困村,经过各级部门和单位的脱贫帮扶,于2019年实现了“摘帽”,村集体希望接下来以产业建设巩固脱贫成果。但是村里资源匮乏,无可依傍。村干部正发愁时,环境部门和金融部门找上门来。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将红光村所属12条自然村的碳汇林资源统一打包,经过核算测定,碳汇资源为3804吨。
去年9月,红光村碳汇资源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备案,两个月后,这笔资源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拍卖,成交价格为32.73元/吨,总交易额为12.4万元。肇庆金融部门先行先试,将这笔收益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给予红光村120万元授信额度。
这让红光村村民们大为振奋,“没有破坏村生态环境又换来了收益。”欧新华表示,有了这笔启动资金,产业建设将有更多选择,今后村民致富、乡村振兴就有了盼头。
因地制宜多层次低碳发展
在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村口的“低碳驿站”,屋前的光伏发电系统供给小屋日常使用,以及太阳能充电桩;通过厨余垃圾堆肥与雨水收集系统,社区农园肥沃的土壤肥沃孕育出瓜果蔬菜。
北区社区是广东多层次试点示范的缩影。
2010年广东被列入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深圳、广州、中山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低碳发展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一理念下,广东深入开展低碳市县、园区、社区试点,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发展路径。
截至去年底,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南方农村报综合报道
上一篇:
广东碳市场如何与全国市场对接
下一篇:
碳市场启动将改变什么
上一篇:
广东碳市场如何与全国市场对接
下一篇:
碳市场启动将改变什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