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四川内江提升白乌鳢种业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7月20日
版次:
10
7月16-17日,四川邀请10位中科院院士、专家走进内江市市中区,为白乌鳢种业(俗称白乌鱼)提升献智支招。
“我对内江进一步做大做强白乌鳢特色产业很有信心!”在17日举行的白乌鳢种业提升研讨会上,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做专题报告。他表示,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水产种业作为水产养殖的“芯片”,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肩负着新任务。
白乌鳢是内江传统淡水养殖品种,人工驯养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自2000年开始,当地逐步完善了白乌鳢的育繁研体系,成功创建“永安白乌鱼”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乌鳢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永安白乌鱼”成为内江水产的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现场观摩+座谈研讨”的形式,院士、专家们认为内江发展白乌鳢有历史、有基础、有优势。今年,内江提出建设“百亿水产强市”目标,把发展水产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目前,内江渔业经济已连续15年实现稳定增长,产量排全省第3位,产值排第2位。近年来,内江市还承办了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及高峰论坛、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现场会等多个重要会议和活动。
“我认为内江的白乌鳢产业发展思路很清晰,是一种全产业链的发展,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邹桂伟认为,内江还要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在科研方面做深做细。
在听了内江市农科院做白乌鳢新品种申报汇报之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原局长、研究员张显良也为内江支招。他表示,内江还要在硬件设施加大投入,要制定出养殖标准,养出高品质的鱼,先在四川逐步扎实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后再走向全国。
据了解,内江市市中区作为白乌鳢原产地、发源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地,通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已成功选育出体色和形态良好、具有较强遗传稳定性的“玉龙1号”新品系白乌鱼,具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的各类基础条件。内江还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实施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快内江百亿水产强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为做大做强内江白乌鳢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支撑,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力量。
□郑志浩 罗尹
上一篇:
黑臭鱼塘变身千亩荷塘
下一篇:
上一篇:
黑臭鱼塘变身千亩荷塘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