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四点措施防治鸡坏死性肠炎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20日版次:11
  鸡群的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养殖最终效益。而其中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一直受到养鸡人的重视。  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是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鸡肠道,通常情况下以芽孢形式存在,不会引起鸡群发病。当达到一定条件下,特别是肠道内环境恶化处于厌氧环境下,产气荚膜梭菌会快速繁殖,破坏肠黏膜组织,产生大量毒素,继而发病。
  引起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有:气候、饲养环境的变化;鸡群的应激;饲料原料的改变;病毒病、免疫抑制病等;引起肠道内环境变化的因素如球虫等。
  在现阶段饲料禁抗形势之下,以往可以在饲料内添加抗菌类药物防控坏死性肠炎这一手段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在临床用药物防控的过程中,往往又没有达到理想的防控结果。
  临床中处理坏死性肠炎常见以下两种不良结果:一是肠炎发病导致的肠黏膜脱落,减料,粪便变差,在使用药物过后未能得到改善;二是用药期间能适当缓解部分症状,但停药后料量和肠炎粪便并未得到改善,且容易复发。
  对于防制坏死性肠炎,笔者有四点建议:1.减少产气荚膜梭菌大量增殖机会,如使用球虫疫苗预防球虫爆发,保持环境卫生等。2.定期添加酸化剂饮水改善饲粮和鸡胃肠道,抑制有害菌滋生。3.重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地美硝唑,复方阿莫西林等药敏性较强药物进行治疗。4.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坏死性肠炎的同时,使用复合溶菌酶联合用药,增强抗菌效果;使用完抗菌药物后,补充有益菌,修复肠黏膜。  □何永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