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陪儿子练摊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20日版次:13
| 育儿经 |
  我的儿子胆量很小,不爱劳动,为了让他改变这种性格,我和妻子决定陪着儿子去练摊。
  在我们对儿子进行动员时,他开始死活不同意,连说“我不去,打死也不去”。
  “你不是说你什么也不怕吗,怎么连卖菜也不敢做!”我将他一军。
  “谁说我不敢去!”儿子说,“不过,您要做见证人!”
  “没问题!”
  说干就干。我们带着儿子奶奶从乡下带来的绿色时蔬、一杆土秤,走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只见市场人来人往,摊位夹道,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高音喇叭声,扑面而来,弥漫的是浓浓的烟火气。灰尘随风扬起,风中有一种腐败的味道,还有菜香肉香鱼腥味,甚至汗味,交织成一种特别的气味。我们选定一处空地,铺上蛇皮袋,把时蔬整齐地摆放在袋子上。母亲种割的蔬菜绿油油、水灵灵的,很快得到了顾客的青睐。
  “这个黄瓜怎么卖?”一个老大娘问道。
  “两元钱一斤。”儿子轻声回答,轻得像蚊声。我站在一旁不吱声。
  “多少钱?”老大娘耳朵似乎有些背,大声问道。
  “两元一斤。”儿子大声说。
  “能不能少一点?”
  “一块五一斤,不能再少了!”儿子笑着说。
  老大娘选了三条黄瓜,儿子过秤,右手提着土秤,左手扒拉着秤砣,手忙脚乱的,秤杆与秤砣一直不“和谐”。看着儿子笨拙的动作,老大娘直言他是一个新手!儿子更慌了,手忙脚乱的,黄瓜也不听话,骨碌碌从秤盘里滚落下来。老大娘见了,鼓励他说:“小伙子,好样的。不着急,你慢慢来。”儿子渐渐地平静下来,称好了秤,还额外送给她一根黄瓜。
  老大娘喜滋滋地走了。儿子拿着三元钱放入裤袋中,用手擦拭着额头的微汗。我感觉,老大娘的言辞似乎对他触动很大。接下来,儿子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蔬菜卖去了大半。不过,后来问价的居多,买的很少。儿子的脸上现出了着急的神情,妻子说:“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得一步一步来。”
  我趁机对儿子说:“儿子,菜卖得不错,这些剩下的菜家里需要,要不我们回去吧!”
  “菜没有卖完,我不回去!”儿子倔强得像一头驴。
  太阳增加了热度,菜市场腐败气味不好闻。但是,儿子坚守摊位,称菜、打包、找钱,儿子与顾客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大方。菜卖完了,儿子似乎成长了一些。
  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卖菜是一件琐碎的事,累得我腰酸背疼!”我趁热打铁教育他:“卖菜如此琐碎,种菜、挑菜更是体力活!可见这些菜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儿子点点头。
  困在屋内一筹莫展,走出家门海阔天空。练摊卖菜看似小事,实则是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一种方式。陪着儿子卖菜,陪着儿子成长,也是一件乐事。
□王晓阳

上一篇:让座红包

下一篇:婚恋中的人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