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耳道异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31日版次:06
  如何处理?

  小儿出于天生的好奇心,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巴、鼻子、耳朵里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邹宇主任医师表示,耳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问题,急诊处理常见有纽扣电池、石子、玻璃珠、豆子、橡皮泥、昆虫等。发现小儿耳道异物,应及时前往耳鼻咽喉科门急诊就诊。
  较大的异物可堵塞外耳道,锐利坚硬的异物可损伤外耳道、鼓膜,导致耳痛、耳内噪声、听力下降等症状,儿童患者不会诉说,常表现为手抓患耳、摇头,伴有哭闹、烦躁。另外,动物性异物刺激外耳道、鼓膜时还可能引起患儿瘙痒难忍、反射性咳嗽或眩晕。
  耳道内异物如何处理?邹宇介绍,异物位置未越过外耳道峡部、未嵌顿于外耳道者,可用耵聍钩直接钩出。昆虫类异物先用油类、乙醇等滴入耳内,或用浸有乙醚(或其他挥发性麻醉剂)的棉球置于外耳道数分钟,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避免活动性昆虫在夹取过程中剧烈挣扎损伤耳内结构。
  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需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耳内切口。幼儿患者宜在短暂全麻下取出异物,以免因术中不合作造成损伤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外耳道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取出异物后,若有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受损导致外耳道炎、鼓膜炎、中耳炎的,应积极对症治疗,可局部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等,避免患耳进水,定期复查,必要时通过检测听力以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恢复程度。
  邹宇提醒,家长日常应加强教育,告知孩子塞入异物的危险;同时戒除不良挖耳习惯,以免断棉签、火柴棒等物遗留耳内,或损伤耳道肌肤。  □颜帅 林惠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