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80后养户自创“爽浊养虾法”

土塘投苗可高达30万尾/亩,水质保持稳定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8月05日版次:10

  “高产养菌”,运用菌类获得高产是养虾有价值的方向。

■ 达人档案
  养殖达人:邓明锦
养殖地点:江门市新会区
养殖秘籍:把工厂化和小棚养虾的生物絮团理念运用到露天土塘养虾中,建立藻相和菌相稳定体系,在显著提高放苗密度的同时,保持水体环境稳定,做到高产稳产。
  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汉文
  江门新会是久负盛名的养虾重镇,可以说随处都是老师傅,不掌握几项本领,很难在此站住脚。在虾农群体中,80后邓明锦是一个小字辈,但却算得上技术佼佼者,通过建立数据库选苗,打造独特的池塘管理方案,今年上半年,他拿下平均1200斤/亩、最高超过2000斤/亩的好成绩。
自建虾苗检测室
购苗客户9成成功

  出生于1989年的邓明锦刚三十出头,但养虾经验之老道,有些出乎意料。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就守在池塘边玩耍,并帮助父亲喂虾,大学毕业返乡后并没从事所学专业,反而一头扎进池塘搞起养殖,如今已有10个年头,对养虾各环节早已稔熟于心。
  “养虾第一要诀是找好苗,避开陷阱。”邓明锦提到,虾苗质量决定养殖顺利与否,好的虾苗长势好、抗病能力强,即使遭遇发病,可通过后期管理挽救成功。但很多时候,虾农购苗并没有真实可靠依据,基本都是参考周边同行选择和厂家推荐,因此虾苗质量不透明,导致虾农找到好苗不容易,后续养殖容易出问题。
  和很多养殖户不同,从2019年起,邓明锦自筹10多万元建了一个“虾苗检测实验室”,用于帮助甄选好虾苗,并为周边虾农服务。据他介绍,无论自行甄选还是服务检测,每次检测必须进行白斑病毒、皮下肝胰腺病毒等7项常规,另外,为了保证检测结果严谨有效,每季度自己都参与各机构组织的检测技术和资质测评。
  “所谓‘零弧菌批次’不一定代表虾苗质量真的好,也可能是使用了抗生素。”邓明锦透露,每次实验室得出检测结果后,必须让虾农充分了解内在原因。此外,邓明锦通过大量检测批次,建立检测数据库,结合种虾生产周期,摸索出各个虾苗场质量波动情况,为周围养殖户设计出投苗方案,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养殖成功率。
  据悉,今年在邓明锦处购苗的养殖户,超90%的人养殖成功赚钱,其中数十位客户更是早造虾亩产可破1000斤/亩,由此可见邓明锦的选苗经验。
“半生物絮团”管水方法
平均亩产1200斤

  在珠三角地区养虾,通常是构造和保持合理的藻相,以此来稳定水质,保证虾安全生长。但邓明锦并没有追求业内普遍认可的“水色”,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保持藻相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同步建立菌相,以达到水质更稳定、亩产更高。目前这种方案在工厂化和小棚养虾常用,在华南地区土塘模式中较为罕见。
  在采访过程中,邓明锦自称是“养虾的完美主义者”,除了用数据库选苗,还要求精准把控水体平衡。目前,邓明锦养虾规模接近200亩(19口塘),记者在现场看到,塘口普遍选用2-8亩大小不等,小塘口投苗密度竟然高达30万尾/亩,养殖到50-60支/斤才疏塘出虾。在如此高密度模式下,对精准控制水体的要求颇有难度。
  邓明锦把自己的方法总结称为“爽浊养虾法”,他采用清水投苗,清水池塘可以诱导虾苗专吃饲料,形成饵料食性,避免虾苗因饥饿而吃泥巴、杂藻等物质,破坏肠道健康,另一方面,避免虾苗在转肝期前池塘水质过肥,导致底质败坏等不良状态。
  随着投喂量不断增加,池塘藻类繁殖加快,形成优质藻相,结合有益菌投入使用,清浊状态逐渐出现。在此阶段,池塘水体逐渐呈现上层清、中下层浑浊的状态,而这种浑浊其实是藻相和菌相的混合体。
  “不要特意追求某种水色,因为水色带有欺骗性。”邓明锦认为,池塘水质好坏不要单纯以水色判断,底层可能存在大量老化藻、死藻,容易造成藻类泛塘,还要根据水层是否存在有机悬浮物(油膜样物质)等因素来分辨。例如,如果水面悬浮物颗粒大可用芽孢菌类产品降解,小则用光合细菌类解决。
  上层水体清爽,中下层水质浑浊,和工厂化养虾中的生物絮团对比,邓明锦把这种状态称为“半生物絮团”。这种半清浊状态的水体藻类饱满、菌种充足,水体环境稳定,存虾密度高、规格大。今年上半年池塘拿出优异的成绩:19口塘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亩,规格30-40支/斤,其中一口2.7亩池塘投入30万尾虾苗,从4月20日养至7月8日,以40支/斤规格出虾超2000斤/亩。
  “高产养菌”,运用菌类获得高产是养虾有价值的方向。

下一篇:广东新增3个水产新品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