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摆设”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9月09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污水主管网早就铺好了,可就是用不上。”“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跟随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山西省娄烦县督查时发现,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使用率不高,沦为村民眼里的“摆设”。(9月4日新华社)
@子川: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并不鲜见。比如,有的地方热衷于引进“大项目”,而忽略了本地区的实际,最后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再如个别工程未经科学研究仓促上马,习惯“按领导意思办”,结果以失败告终。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重群众负担,而且阻碍乡村发展战略深入民心,撕裂党群关系,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
推进乡村振兴,本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身最有发言权,各级政府必须实事求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来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而不能“扎扎实实”做样子,让形式主义为害乡村。
@周志宏:排污管网既然是惠及民生的好事、实事,为什么到了家门口却遭遇了“连接难”?有村干部表示,当初的工程施工方案中,并没有涉及入户这一项。“换句话说,他们只负责铺设主管网,至于是否连接到户、让排污管网发挥实际效用,并不在考虑之内。”这名村干部还表示,施工队进驻时并没有主动跟村里接洽,施工过程中出现跟村民发生争执的现象,有一次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引发村民不满,经多方协商才进行替换。“政府部门牵头做的事,感觉是村民在负责监理。”岂非咄咄怪事?
农村污水管网不能沦为“摆设”。建设美丽乡村,为群众办实事,考验基层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认识到农户实际需求,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让群众满意。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尚凡:污水管道铺而不用,“逼”着村民将生活污水向街道上倾倒,从而污水横流,蚊虫滋生,臭气熏天,不仅给村民行走带来不便,而且还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暴露出基层环境整治“最后一米”的问题。
排污管道铺而不用,不仅耗费了有限的环保资金,更透出了基层作风不实、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就此事而言,看似施工出了问题,实则是基层治理出了问题。虽在督查组的过问与帮助下,闹剧最终得到妥善处理。但由此暴露的问题,理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将类似闹剧铲除干净,让无数条流淌于乡村大地的小河、溪流恢复清澈。
上一篇:
5万亩撂荒地复耕启示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
“轮岗”共同富裕路上,三农绝不能掉队
上一篇:
5万亩撂荒地复耕启示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
“轮岗”共同富裕路上,三农绝不能掉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