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我国城乡融合进入新发展阶段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09日版次:02
| 农讲所 |
  近代以来,席卷全球的工业化生产,摧毁了城乡之间唇齿相依的原始结合。资本主义工业化在从乡村抽离出来的同时,也把城市与乡村分割开来,并且开始了对乡村的盘剥,农业完全从属于工业,乡村成了城市的附庸,农业落后和农村贫困不断加剧,与大机器的轰鸣形成共振的是城市对乡村的霸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的乡村成为国外资本主义榨取资源的基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不仅阻碍着中国工业和城市的正常发育,而且让中国的农业和乡村陷入进退无据的窘境,不少乡村甚至濒临破产。
  反对不平等、缩小城乡差距,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就提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只顾城市。如果这样的话,那是完全错误的。”新中国初期的城乡和谐关系,为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只是这样的思路逐步被工业优先、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的反超,形成以户籍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居民被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粮油供应、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制度。城乡距离步步拉大,“城市病”和“农村病”成为今天中国发展中要面对的病症。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启动了中国的全面改革,而且在“不经意间”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破冰之举。紧随其后,实行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支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支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逐步放开农产品流通和价格,培育农村商品市场;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发展小城镇等。
  1982-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连续16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进入新世纪,我国解决城乡发展均衡性问题,经历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过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位居5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解决城乡差距,中国与世界各国有相通之处,也从其他国家吸取了经验教训,在许多做法上殊途同归。但是,中国的做法又有着中国的出发点和特色,尤其是在“融合发展”阶段,融合的理念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与当代追求。       □孙若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