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西池旧会更难寻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9月09日
版次:
13
| 宋词小札 |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千秋岁》
这首《千秋岁》开头才说“春寒退”,又说“花影乱,莺声碎”,分明是仲春天气,风物正佳,为什么下面忽然来个“飞红万点”,大叹“春去也”,不是很奇怪吗?
其实,这正是作者心情的形象的反映。词的开头,写的是城郊的春日风光。他面对眼前的佳丽春光,却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今昔之感。在“绿水之旁,沙岸之畔”,举目一望,城墙内外春寒已退,春色渐浓。“花影乱,莺声碎”,那是一片热闹的好春。
这好像是眼前在处州的春景,但其实是他回忆中的春景。他记起在汴京时,同样是“水边沙外”,同样是“花影乱,莺声碎”,每逢这些佳日,便同一班好友,或骑马,或驰车,去到城郊园庭花木所在,诗酒流连,纵情玩赏。
可是,如今却变成“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了。由于人在外地飘零,彼此喝酒不在一起,所以彼此的酒杯也疏远了。由于人手离别,彼此相思,正如柳永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自己往身上一看,那衣带不也是这个样子吗?
面对眼前春光,人却憔悴零落。只剩下自己一个,老友都四散分飞了。这时候,同自己相对的,只有天边的碧云,碧云逐渐同暮色结合起来,形成一片凄然黯淡的气氛——这就是“碧云暮合空相对”。
上片写的就是这样一段触景生情。下片:“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是追想当年朋友们在汴京的一段快乐的聚会。西池,汴京西郊的金明池,是他同朋友常游玩的地方。“鹓鹭”是两种鸟,古人用来比喻品级相差不远的同僚。“盖”是车子上遮阳的帷伞。“飞”是形容车子在奔驰。你看他们几个老朋友,坐着马车,在绿阴无限的官道上,指点江山,议论时政,何等徜徉自得,何其豪情胜概!
不料转眼之间,政治局面发生巨变,原来的朋友们,一个都没有留下。他不禁惘然自失地问道:“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日边”,即皇帝的身边。只有执掌权力的大臣才能靠近“日边”。如今,元祐这一伙人的“日边”好梦,显然已经断绝了,所以说是“清梦断”。
“镜里朱颜改”——同伴们都不是青春年少,这一番蹉跌,难道还有翻身的日子吗?只有眼看着逐年逐月地改变了镜中的红颜。于是,作者把这场巨大的政治失败,凝聚成为一句凄厉的绝叫:“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春”,指的是人事方面的春,也就是好的光景。“飞红万点”,那是一大批被斥逐的元祐党人。整个政治集团一下子给对手打垮了,就像满树繁英霎时化作飞红片片。这才是抱着一腔政治抱负的秦观感到无以自解的——“愁如海。”
可见,秦观并非一味“婉约”的,在必要的时候,他亦敢于掣出匕首,迎面搏杀。 □刘逸生
上一篇:
“密接”的今义和古义
下一篇:
上一篇:
“密接”的今义和古义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