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7版: 人物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硕士博士创业,在农业圈做的啥?
“建行杯”广东省首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高学历者占相当比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9月11日
版次:
07
吴凤英
叶云
黄小成
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晓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投身农业发展,成为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在今年“建行杯”广东省首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本科生超50%以上,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扎根乡村带头创业的项目7个。他们把论文中的数据和模型,转化为实用高效的软硬件设施,为广东农业生产带来新动能。
让数字农业惠及更多农民
2016年,叶云顺利拿到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在农业信息化领域深耕十多年的他,敏锐地察觉到数字化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年,他成立广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数字农业产品与平台进军。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粗放,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亟需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叶云表示,自己带领团队潜心钻研,自主研发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设备、农业设施智能控制设备和智慧农业云平台软件,为农场提供物联网农情监测、农机智能控制、智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大数据等服务。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拥有20多项专利。
多年的科研训练让叶云拥有强大内心,研发遇到难题,就找办法攻克;资金上有困难,就想法子解决。“做农业科技企业很苦,大部分时间要去田间做实验。”叶云感慨地说,“为了让产品识别出一只虫子,我们可能要给这种虫子拍三四千张照片,去搭建人工智能模型。”
说起科研与创业的区别,叶云感触很深。“在学校,我们会从科研角度出发,不计成本的研究某个技术关键点。但创业后,我更关注研发的应用性,要做出高性价比的产品,要让产品越来越便宜,这样使用者才会越来越多,才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企业和农民,帮助数字农业真正发展起来。”
在山野间为城市人“造梦”
在河源市万绿湖畔,一座原生态民宿如世外桃源般隐匿在树木葱茏的山谷中。这里是梨花屋舍,因每年满园绽放的梨花而得名,这是创始人黄小成打造的第二座民宿。
2006年,受父亲影响,黄小成带着十多年酒店管理经验,回到家乡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桥头村,与父亲联手开起了民宿。“父亲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我硕士读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开民宿正好把我们两个人的专业结合在一起。”黄小成说。
在当时,乡村旅游刚刚起步。依托父亲经营的小农场,黄小成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民宿,这也是河源市较早经营的乡村民宿之一。“单纯经营农场比较辛苦,我和父亲决定往农旅结合的方向发展。最初民宿只有8间房,每一间都是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去配置。”黄小成说。
2009年,黄小成承包原村集体荒废的百亩果园进行改造,种植水晶梨等农产品,为四季采摘做准备。2016年,随着农庄水晶梨量产,融入河源客家建筑特色的梨花屋舍正式开业。“梨花屋舍秉持融入自然、就地取材的原则,园林庭院、建筑风格、民宿客房内部陈设、灯光等所有设计内容,都是我们父子俩完成,民宿内所有瀑布、流水、绿化景观都是父亲的作品,而我将五星级酒店的服务理念引入民宿。”黄小成自豪地介绍。
2019年,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黄小成将知名画家黄建南的艺术元素引入梨花屋舍,建立“黄建南艺术展示厅”,赋予民宿深厚的艺术文化内涵。同时开发了团建活动定制、客家文化游学、观光采摘、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等多种体验。在今年广东省首届民宿大会上,梨花屋舍荣获“最佳自然景观民宿”和“广东必睡榜民宿”两项荣誉。
纳米技术实现绿色养殖
出生在农村的吴凤英,从小就知道农民的辛劳。曾目睹养虾户因养殖技术不过关而血本无归,更坚定了她学习农业技术为农民造福的想法。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吴凤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当时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病害发生率随之增长,各种抗生素药物层出不穷。滥用抗生素既污染水域环境,又导致药物残留。”吴凤英意识到,想要对虾养殖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减抗、替抗工程迫在眉睫。
经过多方努力,吴凤英与合作团队将纳米破壁技术运用在中草药上,研发出天然植物原料产品,增加药物对水产类动物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穿透性的作用,达到减少药量、降低用药成本的效果,实现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为了在创业路上提升自我,吴凤英积极学习深造,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认识了不少专家学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企业朋友。吴凤英认为,农业推广也是一门学问,要在可控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好的技术也必须精准找到目标客户,才能更好推广。
黄小成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早稻单产创22年最高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早稻单产创22年最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