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白月饼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9月18日
版次:
13
| 食物记 |
尽管人到中年,尽管少小就离开老家,但每每用方言,我依然习惯于把月亮叫成月姑娘。我从未用家乡话说出“月亮”这两个字。
八月十五。月姑娘才爬上村东的那座土山包,母亲就已经把吃饭用的那张圆桌子摆在门前的空地上。圆桌很小,但吃饭是足够用的。一篮子番薯往中间一放,一两个装菜的盆子一摆,几双筷子一搁,还有大把空隙存剥下用来喂猪的番薯皮。只是那四只长短不一的桌脚不时会出来捣乱。村子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木材,海边成片的木麻黄树倒是可用的材料,但所有的树木都属于国营林场,属于国家的,私砍不得。村里有人偷砍了一棵木麻黄树,被抓了,在公社关了十几天。林场四周的村民,想要得到木材,即使就是一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向大队申请,大队写报告给公社,公社批了再转给林场。到了这一步,林场同不同意又是另一回事了。他们并不归公社管辖的。父亲经常为那四只桌脚烦恼,把一只脚补好了,发现另一只矮了,桌子摇晃不平,把矮的垫起来,第三只有裂口了,把裂了的换了,第四只里面有蛀虫的声音。其实,那些年,生活上这样那样的烦心事总是一件接一件,像傍晚时一群一群的蚊子,赶走了这边,那边的又“嗡嗡嗡”来了。
圆桌上,朝东的地方放一个竹筒,里面是大米,那是用来插香的。中间的地方,是一个剖开的柚子,边上分别摆放着番石榴、柿子、龙眼、油柑子、鸟梨这些水果。油柑子是我摘的,其它的都是村里人送的。那时,虽然大家都穷,总是吃不饱,但左邻右舍的关系却蛮好的。像三叔公,我去偷摘他家的番石榴,他很生气,骂我,拿着棍子追我,向我父亲告状,但每到中秋节,他总是送十几个番石榴到我家里来。在这些水果的旁边,也就是桌子朝门的地方,摆的,就是白月饼,四块。
白月饼没有馅,很薄,还没有我小手指那么厚,下面是一块紫红色的纸垫着。月饼上,印着翩翩起舞的嫦娥。嫦娥嘴巴微微张开,好像在笑;穿着裙子,很长的裙子;一条长发,有一个髻;一只手朝上,但没有细分出手指,也许是手指太小了,我看不出来,另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压着一张散开的带子,带子是红色的,也看不出手指;裙子往下伸延遮住了双脚,白色的一片,看不出她的左脚右脚,看不到她的脚趾头,或者绣花鞋。我想,她是月姑娘,穿的肯定就是漂亮的绣花鞋。
母亲在桌子前上香,跪着,喃喃说话。我听不清她在说什么,那个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月姑娘走得快一些,这样,祭拜就可以快点结束,我就可以吃到那些水果和白月饼了。
白月饼并不能只归我一个人所有,我还有兄弟。母亲把一块月饼掰成两块,我把手伸过去,她又把那一半掰了,才递给我。我只能拿到嫦娥的一只手,或者半边的裙子。母亲把剩下的收好,藏在一个我找不着的地方,等到家里有带着孩子的客人上门,她才不知道从哪个瓶瓶罐罐里取出来,拿一块给那孩子。但这也足以让我高兴一个晚上了。
我舍不得一下子把那四分之一的白月饼吃完,我小心地折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没有嚼,就让它在嘴巴里慢慢融化。真的很甜,而且,还有一种面粉的香。
□陈小虎
上一篇:
捕鱼令
下一篇:
上一篇:
捕鱼令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