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八旬翁股骨颈“致命”骨折

智能机器人全程辅助38分钟精准置换髋关节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0月09日版次:06

  刘宁主任在操作MAKO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张灿城

  近日,一台名为Mako的智能机器人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正式“开工”,在学科带头人查振刚教授指导下、在主管院领导郑小飞副院长支持下,Mako智能机器人辅助骨关节外科主任刘宁为一名罹患股骨颈骨折的84岁老人成功置换了人工髋关节,仅耗时38分钟。老人手术当天可在床上活动,次日下床行走。
  据了解,本次手术是Mako智能机器人首度在华南地区开展应用。它将原本粗放的骨科手术变成了有精准导航下的高科技临床应用。复杂、辛苦的骨科手术走向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
股骨颈骨折要换关节
  84岁的吴伯(化姓)因摔倒到暨大附一院入院治疗,经检查发现老人是左股骨颈骨折,经过刘宁主任团队系统化的评估,明确需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才能解决病痛。
  刘宁主任表示,股骨颈骨折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堪称致命。一方面高龄老人以不堪耐受以往大开大合的开放性手术,很难得到手术治疗;另一方面这一骨折会让高龄老人丧失活动能力,压疮、心肺功能衰退如影相随,加速患者的死亡。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进步,类似的老人只要及时更换骨折一侧的髋关节,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但高龄老人的骨质疏脆,没有经验的医生还特别容易将手术搞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刘宁表示,经过团队经过仔细研究讨论,决定利用Mako机器人来辅助这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机器人辅助精准手术
  刘宁主任介绍,Mako智能机器人只要读取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就能辅助医生做好手术的规划。将人工关节的植入角度、深度,甚至从哪里开口进入都做好了规划。医生们可以通过规划路线先期模拟手术,手术时,确定的深度、角度甚至力度都有机器人全程监控。角度误差超过5度时,机械臂将停工,确保手术回归正途。机器人还能即时提醒臼假体到达臼底的深度,直到植入物严丝合缝的放置到既定位置。
  以本次接受手术的吴伯为例,术前严格对患者双下肢进行准确数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导入机器人系统中并进行模拟操作,机器人基于CT进行3D智能建模,为患者生成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精准测量出植入假体的大小,位置,进一步实现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
  经过精心准备,吴伯如期被推进了手术室。Mako智能机器人基于它的精准术前设计,通过机械臂精确的定位和导引,髋关节假体被精准地安放至患者体内,双下肢恢复等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仅仅38分钟,刘宁和助手们就为吴伯成功地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吴伯当天就能在病床上活动手术侧大腿,第二天更是能在辅具支持下下地行走。
  据悉,Mako智能机器人得到国内外众多骨科专家的认可。刘宁表示,相信未来在智能机器人的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有望实现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
  刘宁主任在操作MAKO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下一篇:6岁西藏女童双侧重度耳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