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美丽陷阱”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0月28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美机构在消费者中制造“容貌焦虑”“身材焦虑”情绪,通过虚假宣传、过度宣传,误导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医美市场营销宣传,不仅要清除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弊病,而且要整治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植入推广、虚假营销等变相误导公众的行为。(10月26日《工人日报》)
  @张玉胜:医美行业的本义原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方式。比如,对兔唇缺陷、先天性血管瘤、兽皮痣等影响容貌的疾病,可以从小修复、祛除。但如今却被泛化、扭曲为提高“颜值”、变得好看的求美手段,医美行业的手术范围被人无序扩大。这不仅有悖“医美”初衷,也极大伤害了年轻人的身心健康。
  “容貌焦虑”,刻意放大了颜值的作用和对容貌的关注度,导致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外貌容颜缺乏自信。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价值认知和思维状态。医美商家人为制造出“容貌焦虑”,就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噱头,撩拨起人们对自己容颜的不满与遗憾,为商家的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和利益最大化推波助澜、营造商机。“容貌焦虑”大行其道的结果,必然是医美机构商机无限、财源广进,赚得盆满钵满,而消费者却是上当受骗、得不偿失、花钱买罪受。
  @龙敏飞:通过法律的路径去维权,都是“事后的补救”,绝非“最优选择”。如此一来,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则显得非常重要。对医美机构来说,肯定需要注册,也肯定需要备案,那么对监管部门而言,不仅要延伸监管触角,更要畅通投诉举报机制,发动最大的力量去监管、监督,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当然,若是非正规、没有注册的医美机构,则应第一时间“关停”。只有监管的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强,才能更好地监督好这一行业,肃清行业的不良之风。
  个人必须醒过来。“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在医美行业,很多人肯定有“焦虑”,乃至是有些“偏执”,甚至是盲目、盲从,这就需要社会、家人及时泼冷水,促使他们冷静,让他们保持理性。唯有如此,才不会被各种软文、广告牵着鼻子走,也不会被收割焦虑税、智商税,也才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不至于后悔。比如,选择正规、权威的医院,知晓可能的后果,也能“承担所有”。只有个人保持足够的理性与清醒,相关的夸张宣传才会失去生存土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