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网络水军”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1月06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刷好评、写推广软文、泼污水……有的一个月能挣上千元。记者调查发现,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网络“水军”主要是一些兼职人员,他们在网上接单,兼职做“水军”挣零花钱。“水军”在网络世界控制热搜、流量,炮制虚假舆论,轻则影响公众的判断、选择,重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危害严重。(11月1日新华社)
@夏熊飞:娱乐圈网络“水军”的横行,不仅影响了行业生态,更可能让每个网民都有踩坑的风险,让大家正常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影响,危害不可谓不恶劣。网络“水军”往往披着马甲,甄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兼职“水军”隐蔽性更强,针对他们的治理难度颇大,费时费力的同时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些不良现象,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这些有雇佣“水军”需求及倾向的企业、个人,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已实施不当行为且造成不良影响与非法获利的,要根据相关法规予以惩处。只有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才能让涉事主体长记性,并形成更加广泛的震慑效应。同时,对于组织网络“水军”的企业机构也要严惩不贷,不能任由其靠扰乱网络舆论实现不当牟利。
另一方面,要让相关平台担负起主体责任。甄别、发现、防范网络“水军”混淆视听,行政执法部门可能囿于力量有限、技术短板等因素无法做到实时高效监管,但网络平台不存在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戴先任:网络“水军”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已然触碰到法律红线。比如有的网络“黑公关”,恶意诋毁企业,损害了涉事企业的声誉与形象,对营商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还有一些娱乐圈的兼职“水军”,制造虚假口碑,左右真实评价……这种做法变相架空读者、观众的知情权、评价权,同时也损毁了平台的公信力,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网信办近年来出台了多项规定,都对网络“水军”的刷帖控评行为作出较为细化的规制。如《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对于网络“水军”乱象,监管部门也是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但由于多种原因,网络“水军”禁而不绝。
遏制网络“水军”乱象,需对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形成全链条精准打击。监管部门要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管理责任,对“水军”产业链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同时,还要畅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激发网友的监督热情;广大网友也要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既不要加入“水军”队伍,又要敢于对“水军”说“不”。总之,只有依法亮剑,各方合力,才能撕掉网络“水军”这块牛皮癣,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上一篇:
整治教育乱收费要搭起“高压线”
下一篇:
铲除“沙霸”“矿霸”
蔓延滋生的土壤
上一篇:
整治教育乱收费要搭起“高压线”
下一篇:
铲除“沙霸”“矿霸”
蔓延滋生的土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