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苏君鱼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1月06日版次:13
| 食物记 |
  小学四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我看到了一则谜语。谜面是“俄国部队”,要求打一种海鱼名。那时,我还不知道俄国就是苏联,自然也就猜不到“苏君”这一鱼名了。倒了上初一,有一次语文课,老师别出心裁地要求我们每人出一则谜语,然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讲台,把想好的谜语写在黑板上。我的同桌在黑板上写下他的谜语,全班的人都笑了——“我姐姐,猜一种海鱼”。我同桌姓苏,他姐姐比我们高两个年级,常来教室拎他的耳朵。每次他姐姐来,我们就起哄,“苏君,苏君,你弟弟又被老师罚站了”。
  苏君鱼是浅海极为常见的鱼,全身呈淡灰色,头尖且长,身子长条,但不扁,圆滚滚的,刺多,且细,肉嫩,脊梁部位肉厚无刺。这鱼的做法可多了,可焖豆酱,可煮萝卜,可煎,可腌成咸鱼晒成鱼干。每次,生产队分的海鱼中,一定会有苏君鱼。母亲就把这些苏君鱼专门挑出来,剖开洗净抹干,涂上盐,放在地上晒。我小的时候,到了秋天还能吃到夏天晒好的苏君鱼干。
  我们村子的渔船小,都是依靠木桨,去的都是近海,且季节性很强,夏天过了,渔船就不出海。一到冬天,家家户户想到吃到新鲜的鱼,就只能到镇上去买,或者等那个卖鱼的货郎挑着担子到村里来。
  我还记得那个货郎的模样,高高的,特别结实,脸是被海风吹熟后的红乌色,皮肤特别黑,一看就是一年四季都泡在海水里的人。他好像是另外公社的人,也在海边,也打鱼。有时,就把打了的鱼偷偷地藏一些,再偷偷地挑出来卖。他们村子全都是渔民户口,渔民户口的人都不种地,公社会给他们一个口粮本,他们就凭这个本子去公社的粮管所买米。他们是吃商品粮的人,他们打的鱼全部都要上缴到公社的水产站,不能藏,不能私自买卖。但他就这样偷着卖着,也没人去理他。反正他的鱼新鲜,好吃,价钱不高,足秤。
  但他还是被抓了。他被抓就因为苏君鱼。
  我们村里的小学有一个外地来的老师,讲普通话的。他也常跟这货郎买鱼。那天,货郎就在小学边上的一条巷子把苏君鱼卖给他,两人一长一短、一快一慢地说着普通话。货郎嗓音大,可能老师还在犹豫,他在介绍苏君鱼时东说西说地就扯到了那则谜语,扯到了苏联军队。这些对话,被公社派出所的特派员听到了。这特派员也只说普通话的。那时,正坐在大队部向书记布置抓美蒋特色的事。大队部的窗户就对着这条巷子,一听到货郎和老师的对话,他就带着手下的人冲出来,把他们抓了,说他们是潜伏的特务,正在接头。
  从此,我们村里的人都不再说“苏君”这两个字,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它“特务鱼”。
□陈小虎

上一篇:小镇之巅

下一篇:老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