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九旬翁重度心脏病瘫痪在床

植入胶囊起搏器后一天下地行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1月13日版次:06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黄怡辛)近日,91岁高龄的庄爷爷无故感到头晕,双腿乏力,继而跌倒在地,情况十分危急。家人急忙拨打120,急救车把他送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求治。在医院庄爷爷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省二医心血管内二科医生为其植入一颗胶囊大小的心脏起搏器,让老人重获“心”生。
心脏出“故障”病情危重
  刚到省二医心血管内二科住院的时候,庄爷爷感到头晕心慌、双腿乏力。他营养不良,面容消瘦,无法自主活动,所有饮食起居都在床上进行,生活质量极差。
  省二医心血管内二科主治医师黄琨指出,庄爷爷出现以上症状,是因为他心脏里的“电线”出了故障,不能正常跳动,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
  省二医心血管内二科团队针对庄爷爷的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考虑到他年纪较大、体型消瘦、病情危重等因素,可能无法承受长时间的传统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囊袋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于是在跟家属商量后,决定通过微创方式,为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
植入胶囊起搏器获治
  庄爷爷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手术。黄琨医生穿刺了他的右侧大腿根部的静脉血管,建立通路,将起搏器沿着血管送入右心室。在选定了合适的位置固定,以及确认工作参数良好之后,医生成功释放了无导线起搏器。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用时仅45分钟。
  据介绍,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只有一颗胶囊的大小,体积比传统起搏器小93%,重量只有1.75克,可以维持近10年的使用。
  “相比于传统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优点在于手术切口较小,约0.5-1公分,通过递送系统直接固定在心腔内,无需植入起搏电极,无需在体表切开制作囊袋,以后也无需再次通过切开手术更换起搏器电池,大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几率,避免了电极脱位的风险。另外,患者植入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还可进行磁共振等磁场强的检查活动。”黄琨医生说。
  术后第一天,省二医心血管二科与康复医学科医生共同评估,指导庄爷爷进行后续的康复锻炼。从简单的床上被动运动、抗阻运动,到后来使用辅助工具下床行走,庄爷爷终于不用卧病在床,原来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也消失了,其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不明原因乏力需警惕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省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二科主任叶泽兵介绍,心脏房室间的正常传导途径出现障碍,导致传导延迟,伴随部分或全部阻滞时,就是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常会伴随着心悸、心搏暂停、疲乏无力、意识丧失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
  “房室传导阻滞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在任何年纪的患者中都有可能发生。”叶泽兵表示,在临床中曾经遇到过多很青少年因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装起搏器的病例。
  叶泽兵提醒,在发现家人有不明原因乏力,头晕甚至晕厥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需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旦确诊为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往往需要起搏器植入治疗。
  Micra无导线起搏器被植入庄爷爷心脏内。

下一篇:内镜医生给自己做胃肠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