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以比武促减损 晚稻颗粒归仓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1月13日版次:08

  选手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水稻田间收割水稻。 程麒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志建

  收割机在田里“奔跑”,沉甸甸的谷穗被它“吃”进肚里,转眼就成了谷粒再被转送至一边的“仓库”中,而秸秆被同步粉碎还回田里。11月12日,2021年广东省晚稻机收减损工程暨“弘科杯”云浮赛区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简称“大比武”)在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举行。10名来自云浮水稻主产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机手在田间地头比拼技能,省直部门、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农业农村系统人员、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操作手和种植大户100多人在现场观摩,另有42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大赛直播。
把机收减损当工程抓
  当前正是广东水稻秋收的关键时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早稻开展水稻机收减损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稻机收减损工程,做实做细广东晚稻机收减损工作。
  “减损就是增产”对广东来说尤为重要。广东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700多万亩,机收率已达到93%,按照全省平均机收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可增加粮食约1亿公斤,相当于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增加了27万亩良田。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牛宝俊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强调了机收减损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做好秋粮机收减损工作,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贡献机械化力量。
  云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树新介绍,今年云浮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5.39万亩,已收获粮食33.06万吨。云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招松金指出,今年云浮晚稻种植面积达67万多亩,目前已收割86%,水稻机械化收获率达85%。由于天气较好,病虫害较少,全市晚稻喜获丰收。今年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等,提高机手的减损增收技术,力争今年收割损失率降低1%,减损增收450多万公斤稻谷。
轻骑兵把农技送到田头
  在大比武现场,以展板形式呈现的《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引》通过简要文字说明和生动图片介绍了广东机收注意事项、操作技巧等,吸引大量村民和农机手驻足了解,这些技术的归纳整理都得益于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轻骑兵所做的工作。今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工作方案》,构建“1个总队+20个支队+100个大队+1000个小分队”运营架构,以全省农技推广系统为主体,联合学者、企业代表、土专家及大学生,组成农技服务轻骑兵,以送农业技术服务到村的形式,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杨丹彤是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轻骑兵的专家之一,他为现场及直播间的观众详细讲解了机收减损的重要意义,主要包含适时收获、机具调试保养、规范驾驶操作和减少倒伏、潮湿作物机收损失的技术要点。
  与会嘉宾还在现场为“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云浮支队”“云浮农技服务乡村行轻骑兵”“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新兴大队”和“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天堂镇小分队”授牌授旗。
打造一批机收减损能手
  大比武考核选手在收割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作业效率、损失率、割茬高度、有无漏收等作业情况。通过比拼,最终罗定市美容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陈键华、新兴县东成镇国顺农机专业合作社区锦荣、郁南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叶满常分获此次比赛的前三名,并获得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机收减损之星”。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同志指出,广东在水稻收割前,一方面按照《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引》要求,加强对机收减损技能的培训,提升广大机手、农机一线土专家减损综合技能,培育打造一批机收减损能手;另一方面加大对水稻机收减损工作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作业组织的重要作用,确保机收减损工作全覆盖、有实效。
  据了解,云浮赛区是广东晚稻机收减损大比武省市联动的第一场,接下来还将在湛江、清远、汕尾等地展开比拼。同步,全省其它地市也将适时举办大比武,引导广大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提升操作技能,普及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

  选手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水稻田间收割水稻。       程麒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