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1月30日
版次:
02
长期处于劣势,如何实现一头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另一头打造城市居民品质生活?“12221”从挑战中诞生,在实践中丰富,于开放中发展,承担着以产业振兴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使命。产业发展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无论是徐闻菠萝、广东荔枝,还是其他地方的主导产业,立足特色资源精准发力,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格局中找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建立起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壁垒”。
“12221”改变过去“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强化生产、市场两端的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的信号传导给生产端,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动态平衡。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大多农户都种有荔枝,2021年荔枝季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家家户户种荔枝、制干果、酿蜂蜜,荔枝产业年产值2.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5.8万元。一栋栋拔地而起的“荔枝楼”,在向人们讲述着不变的市场规律:农产品市场有前景,产业各个链条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
在城乡互动中寻找商机,研究消费者永无止境。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12221”链接下愈发紧密。通过产区与销区联动,广东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广东菠萝特快”推介活动开进北京腾讯希格玛大厦,一款“徐闻海盐金菠萝”冷饮受到都市白领热捧。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久了,都有回归自然的向往,正好有农业可以寄情。今年国庆节前,来自广州的刘满涛参与了“我在德庆有棵贡柑树”认养活动,“在认领果树后,基地的工作人员经常向我推送果树成长动态的照片或视频。亲眼看看它们的长势,浇水除草,感觉很有意义。”刘满涛道出了认养模式的情感价值。不仅如此,“果树认养”由“产供销”变成“销供产”,节省了中间环节,农民获得的利润显著提升,还给当地带来了农旅客流。
在国民消费开支中,食品是高频且固定的开支,城市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食品化就是广东农业农村部门调研市场需求后,明确“12221”升级的一大方向。广东省有关领导表示,“预制菜不只是一道菜,也不仅是一条产业链,它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据估计,当前国内预制菜年增长率将达到6%-10%,未来5至10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10000亿元。从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到食品战略性产业集群,一头把握消费端,一头把关生产端,“12221”的最新目标,就是通过推进食品化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乡村“五大振兴”与农业“三大功能”,无不与城乡融合紧密相连。
站在现实维度回望,可以真正理解“12221”的意义。珠江一路蜿蜒曲折辐射四方,最终在广东境内注入南海。下游八个珠江入海口,恰好形成今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这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源自云贵高原马雄山腰的两个洞口,两眼泉水潺潺而下,平静中蕴含了澎湃伟力。
上一篇:
农业产业化的迷思
下一篇:
乡村要振兴
离不开三类人
上一篇:
农业产业化的迷思
下一篇:
乡村要振兴
离不开三类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