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牛肉产量仍有40万吨缺口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1月30日
版次:
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严秋璠
消费市场的是选择决定农产品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关键因素。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南方牛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方现代草牧业(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陈卫东研究员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肉牛产业市场与机遇。
大湾区肉类消费305万吨/年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约8000万,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吸引力。陈卫东表示,背靠大湾区,广东肉牛产业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他介绍,2020年,湾区肉类总产量为109万吨,而总消费量达到305万吨。肉类消费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广州肉类消费量占比21.7%,深圳和东莞消费量占比分别为20.4%和12.1%。其中,广东省牛肉产量为4万吨,湾区的牛肉消费量将超过50万吨。供求差距明显。由此可见,大湾区的牛肉消费量与产量的缺口巨大,肉牛产业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肉牛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湾区市场容量大,也存在着不小的机遇与挑战。陈卫东随即列出了湾区建设给肉牛产业带来的三大机遇与两大挑战。
第一个机遇,是大湾区内自给能力低,牛肉消费供不应求。陈卫东介绍,广东省牛肉消费量与产量之间的缺口已超过40万吨。
第二个机遇,在于大湾区生活水平高,对牛肉的需求逐年增长。陈卫东表示,2020年,大湾区每人大约需要9.42公斤肉类,随着大湾区人口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2030年人均需求量或将达到10.43公斤,大湾区消费市场牛肉需求量或超80万吨。
第三个机遇,在于大湾区交通物流发达,运输便捷。在这样的交通基础上,大湾区内牛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冷链物流也得到了重要的保障。
陈卫东也提出了两大挑战。他表示,大湾区人民有着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他们对肉牛的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面向大湾区市场销售的牛肉一定要更优质。其二,进口牛肉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目前广东省进口肉牛占据了消费总量的40%左右,且该值还在不断上涨,本土肉牛产业也一定要以更大优势面对进口肉的冲击。
以质论价推动产业发展
广东省是肉牛消费大省,消费主要方式有潮汕牛肉火锅、西餐、菜市场/超市与风味小吃。陈卫东分析,广东省特色的潮汕牛肉火锅市场前景广阔,且对“鲜”、品质要求极高;西餐则有着特优级与高档肉的分级;菜市场/超市售卖的牛肉主要用于各种家庭菜肴的烹饪;风味小吃主要集中在各种“下水”里。
基于这样的消费特点,陈卫东提出,广东肉牛产业要发展,需要用终端消费市场推动肉牛第一产业发展,首先根据市场来布局养殖,可布局在粤东西北环湾区卫星地市;其次,要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强化市场监督;最后,要培育市场以质论价,推进肉牛品牌建设。
上一篇:
需求旺季来临 猪价大幅反弹
下一篇:
巨头或将开启
疯狂出栏模式
上一篇:
需求旺季来临 猪价大幅反弹
下一篇:
巨头或将开启
疯狂出栏模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