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公共设施需要
农民自发参与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2月11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如果不能发动农民的自发参与,用市场购买的方式也能建设成一些公共设施,但是这样建设成本往往更高。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某村农民自发修了一条2公里长4米宽的机耕道,征地20亩,总共集资5300元,结果结余数百元,其中还包括架了一座桥。如果用市场化的方式修建,该要花多少钱?这也许只是一个惊人的例子。更普遍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政府花钱买来的公共物品可能还不是农民需要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公共设施都需要维护,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维护是个大问题。如果维修资金也要上层包办,那是难以想象的。
乡镇村一旦合并,就会稳定一段时间。我们不可能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所有乡村的公共事业,但乡村规模越大,动员居民自发集资的能力很可能反而越弱。每个家庭都分散谋生,每个自然村都自成一体,而他们的生计之间相互关联,这样的“一”与“多”的冲突是永恒的。最简单的做法是尽量消灭“多”,尽可能集体化,这是大跃进的做法,结果失败。最复杂的做法是让“一”自发地集结成“多”,这就是发展乡村自治的理路,这种路径在今天看来几乎已经锁死。前一种路径的变型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后一种路径的变型目前还没有找出来。也许这种最能在国家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建立平衡的结构就是最稳定的结构,也只有这样的区划才可能真正是划时代的。 □熊万胜
上一篇:
“有恃无恐”
下一篇:
上一篇:
“有恃无恐”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