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九旬翁髋关节假体断裂

3D打印定制关节精准置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2月14日版次:12

  手术中取出的股骨头假体。

  南方农村报讯 (通讯员朱斌 王舒慧)96岁的曾老伯经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断裂。他辗转多家医院求诊,均因为植入假体信息丢失而束手无策。经介绍,曾老伯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关节骨科就诊。该院关节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贵涛带领团队,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成功为曾伯置换新的人工髋关节。
髋关节假体断裂穿出
  20年前,当时76岁曾老伯因为股骨头坏死,在当地医院做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但术后5年,髋关节假体出现松曾伯不得不再进行第二次的翻修手术。
  然而二次手术15年后,不幸再一次降临到曾老伯身上,96岁的他髋关节假体断裂,断裂的假体穿出股骨,疼痛难忍。曾老伯辗转多家医院均因为植入假体信息丢失而束手无策。经介绍,他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求治。
  查阅影像资料后,骨科李贵涛主任医师发现,曾老伯较多内科基础病,骨质条件太差,再次手术的风险极高。但如果不处理,髋关节将会失去功能,影响曾老伯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再次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可曾老伯上次进行翻修手术时,为了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程序,采用了骨水泥固定假体的方式,如何快速的取出原有的骨水泥固定假体,也是一大挑战。
  同时,曾老伯先前二次翻修手术时植入假体的信息丢失,为新的手术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3D打印助力术前建模
  经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以往积累的高难度假体翻修手术经验,李贵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精心设计了几套翻修手术方案,并与曾老伯及其家属充分沟通。
  李贵涛主任医师团队首先制定了一个完善的假体信息获取方案。运用先进的数字骨科技术,用曾老伯的CT数据进行等比例数字化建模,并用逆向工程思维进行倒推计算假体的相关参数。
  初步获得断裂假体参数后,李贵涛主任医师团队准备了假体取出工具,并找到了可以匹配原来骨水泥髋臼的股骨假体,在保留原来的髋臼假体基础上只进行股骨侧翻修,这样至少可以缩短一半的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的遇到意外风险的可能。
  为了保证手术万无一失,李贵涛主任医师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将曾老伯的骨盆打印,在3D模型上进行病情分析和反复模拟手术。
1小时手术快速“换新”
  曾老伯的手术开始了。切除大量的疤痕组织后,关节骨科手术团队将先前断裂的股骨头假体取下进行测量,参数跟术前逆向测算的数据吻合。
  术中,关节骨科手术团队尝试用钢丝进行股骨截骨后的捆绑固定,发现可以满足股骨假体基本的初始稳定性要求,随即调整简化了手术流程,用了骨水泥假体翻修增强股骨假体的稳定性,骨缺损区采用骨水泥灌注填充。手术耗时仅1个多小时,就为曾老伯安装了新的人工髋关节。
  术后复查显示,曾老伯的假体植入理想,双侧肢体的等长,恢复后行走疼痛感完全消失,髋关节各个方向被动活动基本达到要求。
  目前,曾老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下地进行部分负重的功能锻炼,现在已经能在助行支架辅助下行走。
  李贵涛主任医师特别提醒,经历过关节置换后的患者,保留好相关诊疗记录,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避免因为拖延治疗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手术中取出的股骨头假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