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论文工厂”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1月15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国家卫健委近日通报了第13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至此,半年来已累计通报案件310个,其中144个涉及论文代写代投、论文及数据买卖,占总数的近一半。记者调查发现,地下“论文工厂”是医学论文买卖的重要推手,提供代写、代发全流程服务,从普通论文到顶级期刊论文均有“生产”,给科研诚信蒙上沉重阴影。(1月11日新华社)
@唐伟:论文造假,长期以来令人诟病。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并没有因为曝光而得到遏制和消除,强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为黑灰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以论文买卖公司为核心,写手、掮客、网站、期刊形成了一套运作机制,彼此之间各取所需。然而,论文制造的结果,表面上解决了评职称等发表论文的需求,然而却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效应,破坏了学术生态环境,也让学者的可信度不断下降。
与日益猖獗的论文工厂代写代发的形态相比,治理层面始终处于“治而无力”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论文代写代发的牟利,长期以来被定性为道德问题而非违法行为,在具体的监管上也存在着责任真空。流水线的论文工厂造假作业究竟由谁来监管?从写手、掮客、网站再到期刊,环节不同,监管主体也不同。具体来说,涉及公安、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机构等各个主体,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如此,就需要明确各机构职责后开展联合行动,构建协调合作的机制,才能避免挂一漏万或监管缺位。
@熊丙奇: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飙升,但实事求是地说,存在大量只用于职称评审和考核的职称论文、考核论文,根本没有多大学术价值,有院士曾直言,我国的论文有90%以上是垃圾论文,伴随着论文数量的增加,还接连曝出论文造假、学术抄袭、人才假引进(所谓引进人才,只是要求其在发表的论文中,冠机构的名称,以提高机构的重要论文数,却不真到学校工作)等丑闻,另外,统计显示,我国科技论文近年来的引用率有所提升,可知道内情者明白,这并不是论文质量提高的结果,而是高校、学术机构发动研究人员互相引用以提高引用率的结果,学术完全围绕数量指标而转、急功近利。
那些专做论文交易中介的机构,当然是“论文工厂”,从广义的角度看,今日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又何尝不是“论文工厂”呢?要治理这种“论文工厂”问题,必须改革我国的学术管理和评价,推进学术管理去行政化,实行学术本位管理。最为关键的是,要在高校和学术机构,实现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建立学术共同体、实行学术自治,由学术共同体对研究人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按学术标准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追逐功利的学术政绩。
上一篇: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精准防疫之道
下一篇:
基层必须从工程 治理体系中解放出来
上一篇: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精准防疫之道
下一篇:
基层必须从工程 治理体系中解放出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