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家庭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养眼”挂历迎新年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1月27日
版次:
12
那年,金秋十月,老总从沿海地区出差归来,带回一本新挂历。它用高克重的铜版纸印刷,高端大气,挺括易翻。老总把它挂在办公室,供人欣赏。见过“新日历”的人,纷纷叫妙。
公司那时,正倡导挖掘业务发展的新亮点,装潢设计部敏锐地从中嗅出了商机,紧锣密鼓去找出版单位,敲定了三套山水国画、人物肖像和电影明星照的版权费,接着,向省城印刷技术最高的厂家下达了印数,约定在十一月底前全部交齐。
当时市面上还无挂历出现,百姓人家大都用老式纸质日历簿。如期收到货,质量超过预期,尤其是当红明星照的挂历似乎更受追捧。除拿出少量打点关系户,发到职工外,老总还给各部门下达了销售任务。每本的成本价定为六元,多卖出的可充作本部门的“小金库”。
那天,各部门负责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部牵头人老宋一口气争来五千本。还好,他眼光前瞻,明星挂历占大头。搬到办公室,老宋兴致勃勃地说:“你们分成三个小组,到街上摆摊,使劲吆喝。八元一本为底线。如能卖高,就买盒饭和牛奶,当个人补助吧!”
次日,我、小顾和蔡姐拖着挂历,拿着纸板,到街头偏僻地段兜售。怕遭城管驱赶,不敢大声吆喝,纸板上已写就价格等信息。有些中年人驻足观望,说它好是好,但每本十元,有些贵;更有大妈和老头,虽然兴趣盎然,但趋向压价,还得没边际。倒是一些小伙子,十分慷慨,觉得天天能看到美女明星,非常值。可惜,像这样大方的顾客并不多。加之,频换地点,心神不定,一天下来,我们小组只卖了五十多本。其它两个小组的战绩也不佳。
回到办公室,老宋流露出失望之情,抱怨在卖“烫手的山芋”。蔡姐的眼珠滴溜一转,她脑海里马上闪现出一个新主意:“不能再当流动商贩,得挂靠固定经营场地,还得是跟挂历有点关联的门面。我表哥在闹市区文化用品商店当承包人。那儿过往打年货的人多,消费能力也较高。叫小刘写个招牌放外头。我在店门口吆喝,将客流引进来;小刘负责收款;小彭管发货和补货。”老宋对此很赞赏,答应让我们试试。
观念变则销售变。次日一早,蔡姐拿着明星挂历在店门口作展示,嘴巴利索地宣称,挂在家里,等于邀明星一起过年,来拜年的亲朋还能“分享”呢!还有山水挂历,人物肖像挂历的品位也不低。三种为一组,后两种均可便宜一元。单买都为十元一本,另赠一张贺年卡。各位大爷老婶、姑娘小伙、甜蜜的情侣,开抢吧!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啊!
如此组合立即产生了感召力,喜欢赶潮流的年轻人蜂拥而入。一时间,我和小顾手忙脚乱。蔡姐审时度势,她劝导顾客有序排队,同时把铁栅栏店门反锁起来。我先收款,小顾再把相关挂历从门隙递出来。如此操作,没出差错。一上午将带去的挂历都卖光,又通知老宋派车紧急补货。到天擦黑,所分配的五千本挂历全部售罄,其它部门纷纷跟进,我们过了个“肥年”。
那年,新颖的挂历开始在这个大都市流行,接受度高了起来。“贵有贵的道理”“物有所值”,这些是消费者达成的共识。人们以此“养眼品”迎来新年,也增添了节日里的喜气。
□刘卫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为村民写春联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为村民写春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