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切实办好“两类学校” 给留守儿童更好的教育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2月22日版次:02
| 农讲所 |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地方存在重点关注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轻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导致乡村小规模学校逐渐走向消亡,乡村适龄学生不得不到距离家更远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我国全国2020年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另有小学教学点9.03万个。而2017年,全国共有小学16.70万所,另有小学教学点10.30万个。也就是说,在三年间,我国小学减少0.9万所,小学教学点减少1.27万个。
  小学与小学教学点的减少,受到乡村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外流、乡村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也与一些地方低水平维持乡村小学、小学教学点办学相关,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这些“小而弱”的小学、小学教学点读书,进而使这些学校、教学点被撤并。
  办好“两类学校”,首先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根据适龄学生的分布,确定办小规模学校还是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听取居民的意见。其次,应该把“两类学校”都切实办好,尤其要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因为学校规模小,所以更有利于推进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从而将学校办成“小而美”的特色学校,甚至吸引学生回流,也为返乡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当然,这需要加强乡村学校师资建设,增加对乡村教育的投入。             □熊丙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