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村振兴中“她力量”更有魅力

人大代表与新农人通过南方农村报、南方+客户端连线对话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3月10日版次:05

  “农二代”沈燕芬积极探索整村推进机械化服务。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旭君

  “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女性更擅长于倾听、经营。”“女性有足够的毅力和耐性,去做有效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工作。”“女性工作时更刻苦,更能面对困难。”……在2022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两位积极履行职责的人大代表,和两位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通过南方农村报、南方+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围绕“乡村振兴”“中国饭碗”及“她力量”三大关键词展开深入探讨。
谈乡村振兴:
既要有情怀,也要有技术路径

  3月8日晚,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茂名高州市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温锦玲趁着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间隙,通过视频连线,与远在家乡广东的“姐妹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云端对话。
  温锦玲有一个响亮的外号——石榴妹。2009年,她辞别从事十多年的医药行业,转向栽种石榴,大获丰收。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既要有情怀,也要有技术路径。”温锦玲非常重视农技推广,常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还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职业化农民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推理、判断、协调、沟通、计算和表达能力,还要有感官辨别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江门新会丽宫石涧田园生态小镇主任阮婷滟也认为,“懂技术”是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必备需求。
  阮婷滟曾是深圳的一名白领,自从接触了新会陈皮、柑普茶等产品的销售之后,她便爱上了新会陈皮,并决心投身农业,成为一名“90后新农人”。
  如今,她专职负责新会陈皮项目的统筹与运营工作,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懂农业、会技术、善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
  从销售端回溯到种植端,阮婷滟总结了很多经验。她认为,不管是返乡从事农业的新农人,还是正在从事生产的种植户,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只懂农业”的层面,还要学会“讲趋势、讲技术、讲管理、讲营销、讲技巧、讲法律”,才能在政策利好的乡村,真正实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谈“中国饭碗”:
农民收益越多,饭碗端得越牢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刚刚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申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强调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且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广东省人大代表潘安娜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释放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信号,“千方百计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彰显了国家对农民的关心重视,无疑是给种粮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政策给力,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潘安娜表示,事实上,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归根结底要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只有政策“底”托得牢,市场之“手”抓得好,让农民种粮有支持、卖粮有保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大国粮仓也才能越扎越牢。
  广州市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燕芬认为,“只要勤劳务实、精耕细作,就能养活一家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土地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出更大的效益”。
  沈燕芬既是一名90新农人,也是一位“农二代”,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继承父辈的事业,返乡创业。目前,她正在探索整村推进机械化服务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多元化托管模式,把先进的农机装备、技术、品种导入小农户,以不同的形式与农民进行合作。
  “在农村,尤其一些偏远地方,缺少的是能振兴乡村的产业,有地方产业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效益。另外,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有技能、有知识、有智慧,就能跳出贫困的牢笼,避免规模性返贫这个问题。”沈燕芬表示。
谈“她力量”:
能文能武,有智慧又有力量

  日前公布的《中国农村女性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女性数量约有2.4亿,占全国总人口18%,是农村53.2%的劳动力。
  组团返乡创业的沈燕芬有一支“农机小分队”,团队里有许多工作非常出色的女性成员。她认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女性展现出来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对于团队非常重要。“女性有足够的毅力和耐性,处事刚柔并济,常常在进行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时展现出更优秀的魅力。”沈燕芬说。
  “农村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潘安娜谈到了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她认为,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女性更擅长倾听、经营,在处理村庄事务、邻里纠纷时更有显著的性别优势。
  “像我们以前村里有巾帼服务队,每次邀请村民参与经济项目,例如做民宿、开农家乐时,通常首先找的就是妇女队伍,她们往往参与度很高,积极推动村镇发展。”潘安娜建议,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培育出一批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为女性灵活就业、创新就业提供支撑。
  阮婷滟也认为,“她力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做成本核算时,女性细心严格;而面对工作困难,女性往往更有韧性,更刻苦,更勇于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创业者,她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资金支持、创业培训、人才聘用等方面,为返乡入乡创业者提供更多“政策礼包”。
  “我很清楚,返乡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出发。”同为90后新农人的沈燕芬也表示,现在年轻人的职业规划更多遵从内心想法。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风口下,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毕业后返乡创业。然而,目前在乡村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应该为人才返乡提供一系列发展计划和保障。
  “农二代”沈燕芬积极探索整村推进机械化服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