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喂牛有草有料效益更高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3月24日
版次:
09
广西牛羊养殖多以散养、放养为主,规模养殖比重偏低。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峙贤
牛羊产业想有更高的收益就必须有更高的育肥效率和养殖水平。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肉牛牦牛体系岗位专家、江西农业大学瞿明仁教授建议,养牛业应倡导有草饲喂,既要健康养殖,也要高效养殖。
2021年牛出栏超134万头
近年来,广西牛羊产业提质增速,发展成效行业有目共睹。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牛出栏134.38万头,同比增长2.5%。羊出栏245.76万只,同比增长7.8%。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14.03万吨和4.02万吨,同比增长3.0%和1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纪豪介绍,广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是全国牛羊肉最大消费市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区内外可利用的有效市场空间巨大。广西牛羊产业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是牛羊种质资源丰富,有隆林黄牛、涠洲黄牛、南丹黄牛、西林水牛、富钟水牛、隆林黑山羊和都安山羊等地方品种,为品种改良和培育特色牛羊品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二是甘蔗种植面积大,草山、草坡较多,草料资源较为丰富,年产甘蔗尾梢、桑枝、果皮等农作物副产品5000多万吨,能保障牛羊产业发展饲草需求。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牛羊产业,将牛羊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进行培育支持,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为牛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肉牛规模养殖比例仅5.2%
广西牛羊产业由于基础薄弱,目前短板也很突出。梁纪豪认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基础母牛母羊存栏不足。2020年,肉牛和肉羊存栏分别为343万头和239万只,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67万头,能繁母羊存栏89万只,排名均居全国中下游,低于周边的云南和贵州。
2、养殖效益不高。2020年肉牛肉羊出栏率分别为38%和9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肉牛、肉羊头均产肉分别为103公斤和16公斤,肉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公斤,肉羊基本持平。
3、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牛羊养殖多以散养、放养为主,全区规模肉牛肉羊养殖场分别只有422家和314家,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5.2%和7.8%,在全国排名靠后,直接影响屠宰加工和冷链设施发展。
4、科研支持有待加强。人才不足,导致研发实力不强,在良种培育、杂交改良、饲料饲养、疫病防控等多环节技术水平与国内水平有较大差距。
5、疫病防控存在风险。近年来,广西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检出阳性率逐步上升,另外大规模从区外,尤其是从布鲁氏菌病一类地区引入活体牛羊,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不足,疫病防控风险不断增大。
对此,梁纪豪建议,行业应大力推广发展“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积极对接牛羊头部企业强化合作;加快发展牛羊产业社会化服务,除人工授精和品种改良之外,还包括饲舍规划、牛羊引进、应激调理、科学饲喂、防疫治病和市场交易等覆盖整个牛羊产业链;充分利用饲草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牛羊饲喂方式和品种结构;高度重视牛羊疫病防控。
此外,发挥水牛资源优势。2020年,广西水牛存栏量210万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区存栏牛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可繁母水牛90万头,年产仔36万头,但由于杂交改良普及率不高,年繁殖率仅为40%,远低于黄牛规模养殖场杂交改良的繁殖率。
精浓饲料专业化生产成趋势
肉牛产业想要高质量发展,养殖户首先要了解何谓“高质量”。瞿明仁表示,我国肉牛营养饲料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进步也很快,但成果转化利用很差,特别是养殖场或企业科技水平还很低。建议企业加强成果转化利用与培训。要提高肉牛养殖水平,必须重视牛肉科技的应用转化;饲料必须走工业化生产的道路,要靠饲料企业强大的技术队伍推广转化科技成果。
“精、浓饲料专业化生产是南方市场的趋势,中小型牛场自配料没有前途”,瞿明仁认为,中小型牛场自配料很难做到质优价廉,建议中小型牛场与专业化饲料企业合作,把粗饲料解决好,把牛精心饲养好。
同时,瞿明仁建议养殖户明白两个理念:首先,拒绝“无草饲喂”,倡导“有草饲喂”;其次,既要“健康养殖(喂草)”,还要“高效养殖(补精料)”。
瞿明仁认为,无草饲喂不科学,违背了牛羊天性,容易造成酸中毒、胃溃疡、舍内气味重、浪费精饲料、成本高等问题。“提倡有草饲喂。而光吃草,满足不了营养需要,虽然健康,但达不到高效。“草料结合”才能“健康高效”。
广西牛羊养殖多以散养、放养为主,规模养殖比重偏低。
上一篇:
下一篇:
七部门多措并举 稳定生猪生产
上一篇:
下一篇:
七部门多措并举 稳定生猪生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