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家庭农场撑起中国猪业半边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6月16日版次:09

  受行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一部分家庭农场正在退出行业。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萧佳
统筹 彭进 吴昊晖

  “家庭农场的未来似乎越来越艰难。”饱受风霜的养猪人刘强(化名)担忧地说。家庭农场的崛起、繁荣与变革,映射出我国养猪业近几十年产业结构发展升级的进程,同时也引发深思。业内认为,传统家庭农场必须升级为现代家庭农场,走种养兼业的高质量生产之路。
数量曾一度达到高峰
  “这些年养猪业的变化太大了。”湖南郴州李子雄(化名)从2008年开始养猪,100头母猪起步,两年后存栏母猪300头,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猪场。但世事难料,经历两次非洲猪瘟以后,他的猪场现仅存栏母猪50余头。“我不想再养猪了,但没办法。”李子雄的现状是众多家庭农场主的缩影。
  据了解,我国生猪业经历了四个时期:小农经济时期、集体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当前转型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我国生猪业快速发展,肉类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这个速度在国外和国内都前所未有,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有。”
  2000年至2010年,我国家庭农场进入黄金发展期,各地涌现出大批小规模养猪场。2013年,“家庭农场”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助力家庭农场的发展。2013年3月,农业农村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统计调查,当时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
  湖北的李国福(化名)就是在2014年进入养猪业的,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当地还没有什么大型养殖场,80%左右都是养一两百头母猪的家庭农场。后来集团企业逐渐入驻,但在非瘟前仍是以家庭农场为主。非瘟后,身边的养猪朋友有的退出,有的暂时空栏了,家庭农场减少40%以上。”
  近几年,为鼓励生猪养殖,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畜牧类家庭农场14.8万个,其中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占比较2015年提升2.7个百分点。我国对家庭农场的规模没有明确划分,业内普遍将其划定为自繁自养经产母猪30-100头。若按欧洲标准,家庭农场是300-500头母猪规模,年出栏5000-10000头。因此,也有人将家庭农场规模划定为30-500头母猪。
风险与利润不成正比
  如今,大部分家庭农场被现实打压得喘不过气,湖南、河南、四川等生猪养殖大省的一部分家庭农场已经消失。据行业人士透露,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疫情因素。河南业内人士郑军(化名)告诉记者,非瘟后河南家庭农场减少约70%。有的家庭农场遭遇一两次非瘟,对养猪逐渐丧失信心,选择离开养殖业。
  二是环保因素。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国掀起“环保风暴”。一部分地理位置不合适或无力购买环保设备的家庭农场无奈退出。辛国昌表示,“2010年至2018年,全国拆除猪场27.3万户,存栏减少4800万头,按一年出两茬猪估算,相当于损失了1亿头猪。”被拆的大部分是中小场,部分地方迅速引进大猪企进驻,家庭农场的市场份额因此被占据。
  三是行情因素。每轮猪周期都会倒下一批家庭农场,更何况这次是超级猪周期叠加非瘟风险,不少家庭农场亏得一塌糊涂。
  四是效益下降。养猪进入高成本时代,水电费、雇工费、饲料、防疫等成本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养猪。”
  诸多因素下,家庭农场数量大幅减少,辛国昌表示,“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有2.3亿户,其中养猪场户有1800万户。养猪是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养猪门槛提高或养不成猪,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种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如今,大型猪企产量越来越大,家庭农场未来该如何生存?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紧张。”佛山某家庭农场老板杨利(化名)表示,“很多政策都偏向于大集团,我认为家庭农场的前景不是那么明朗。”
  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种猪事业部总经理刘道军则认为,“未来中国养猪业的格局是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即集团化、规模化、家庭农场,每个板块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短时间内未来不可能都是大集团的天下。”
  对此,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曾表示,“资源短缺的发达国家(比如欧洲、日韩)的大型养殖正在退出的趋势中,甚至有意识地去恢复种养兼业的小户型生产方式。小户型的养殖业一定是和种植业紧密配合,生态环保,利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正好相反,把主要政策优惠都给了大型养殖。我国应该发展大中小并举,种养兼业的循环农业。”
  养猪专家樊福好强调,家庭农场要建立现代模式,以一定的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大家庭为经济框架,以种养结合为生产方式,以适度为生产规模,以绿色能源为基础能量来源,以动物粪尿为主要肥料来源,最终实现可持续、环保型生态生产方式的智能型管理模式。“现代家庭农场是传统模式的重要升级。资本驱动的,过度集中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家庭农场的对立面和破坏者。”
  受行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一部分家庭农场正在退出行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