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拆猪场再次来袭 养猪先过环保关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6月16日
版次:
09
随着产能恢复至常年水平,环保再次成为了养猪业的一条红线。近日,多地再次出现拆猪场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猪场拆迁的消息中,“散户”、“落后”、“防疫条件差”等字眼被提及,散养户被着重关注。难道大型养殖企业没有遇到环保问题吗?当然有,但他们或早已投入大量资金完成环保改造,或在扩张中也有提前准备,所以本轮环保拆迁红线大概率也不会落到他们头上。但小规模散养户就不一定了。
笔者并不认为环保拆迁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反复无常”,而是国家对生猪产业的升级路线规划是一直没有改变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无论外界的推手环保还是非洲猪瘟,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高水平养殖都是必然趋势。
万丈高楼平地起,笔者认为,无论处在怎样的位置,都需要从时代的发展背景中,找到自己的道路。那么当今时代的道路又是怎样的呢?
对散养户而言,而从盈利来看,规模以下散户养殖盈利水平并不高。如果一个家庭全部参与劳动,或许经济收入不如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农民有选择出门务工还是在自家进行养殖的权利,在就业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农村散养或许是吸收劳动力的良好土壤。
但在环保的红线和非洲猪瘟威胁下,散户的利润不足以支撑环保、防疫的要求,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两条道路:退出,或者走向规模化。
自此形成了一个必然的向上聚集的阶梯。从普通的散养农户向养猪专业户转型,逐渐发展成中大型猪场。或者共同成立合作社,或者合资成立养猪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
随着硬件改造的完成,以及非瘟防控技术的熟练掌握,中等规模养殖群体的优势将逐步凸显。
中大规模养殖场拥有经验与技术的积累,经营相对灵活,成本和收益都能够控制在较好的水平。同时,许多中大规模场也完成了环保改造,经历疫病和周期考验,留存下来此类猪场将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依然可以在养猪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非洲猪瘟之后集团公司扩张迅速,但在本轮猪价下行中,亏损较为惨重。但集团企业在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技术实力、行业资源、产业链等方面,均是中小型或中大型猪场不可比拟的。
目前集团企业除牧原外,大部分都需要采取与农户合作的方式进行养殖来实现更大的出栏量,但自繁自养是多数企业更青睐的模式。但自育肥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且对团队培养要求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大型养殖集团自育肥的目标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未来较长的时间里,与农户合作依然是值得考虑的模式。
未来养殖结构会是怎样?哑铃型还是纺锤形?笔者认为,未来的养猪业或许不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而是形成一个热带雨林一样的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各个猪场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独立存在,又互相联系。
□王之娴
上一篇:
风雨中三点应急措施可降低猪场损失
下一篇:
上一篇:
风雨中三点应急措施可降低猪场损失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