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价冲破12元/斤

国家要出手调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7月05日版次:11
  7月4日,温氏广东区报价经历了一天两次调价,最终二元杂接货价上调为11.7元/斤,三元杂接货价上调为12.1元/斤,一举突破“12元大关”。不仅生猪市场迎来爆发,猪肉概念股也全线飘红,15只猪肉概念股强势涨停。
  猪价快速上涨也带动猪肉市场出现明显波动。截至7月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均价24.55元/公斤,相较前一天上涨1.9%。为了防止企业“囤货居奇、哄抬价格”,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国家发改委于7月4日邀请各大猪企、肉企召开座谈会。突然召开会议究竟为何?笔者认为,大家需要认清几个事实:
  2022年以来,国家积极开展收储工作,明显是为了避免猪价过度下跌,如今行情回暖正是政府所期望的。可目前存在一个明显的矛盾,那就是虽然市场反馈供应不足,但官方统计能繁母猪数量依然充沛,本轮猪价上涨的时间点和速度,就显得非常诡异。究竟猪都跑到哪里去了?是待在养户的栏舍内、还是变成了肉贮存在冻库里?
  既然无法判断整体市场有多少猪,那就只能摸清龙头猪企还剩多少猪。所以本次会议通过集团猪企的整体情况,找到影响行情的真实原因,帮助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就变得非常必要。
  近几年来,受到疫情、环保、猪价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很多中小散户陆续退出,规模养殖比重不断上升,所以大型养猪企业的生产节奏、出栏节奏变化,对市场猪价、肉价的影响越来越大。
  只要猪价出现剧烈变化,业内就会出现“大型企业联合操控市场”的言论。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这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它们真的能决定猪价走势,那也不会在去年负债累累纷纷“卖惨”,不论是资源禀赋、历史沿革,还是政策环境,中国养猪业产生垄断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集团企业不能决定猪周期的走向,可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下,它们的出栏节奏、经营策略,将加快或减慢市场发展节奏,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规律。当下正是各大猪企“回血”的好时机,发改委提醒相关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不无道理。
  在某些人看来,此次约谈正是透露了猪价存在迈入“15元区间”、甚至再创新高的可能性,所以政府才会提前调控,防患未然;又有人认为,在政府的监管下,接下来猪价即将“遇冷”,利空短期行情;甚至可能存在着,规劝集团猪企理性出栏纯属空话,下半年产能暴发践踏猪价的说法。
  对于本次会议的召开,不同的解读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建议各位养户,无需过分关注未来短期的猪价走向,相信践行长期主义,养猪业一定会保持稳定的利润率,细水长流稳定输出方才处变不惊。
□李宗林

上一篇:傲农今年计划卖猪550万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