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溺水”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7月21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青少年暑期溺亡的悲剧近年来频频上演。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统计,仅今年6月以来,青少年溺亡事件便多达数十起。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而每年青少年溺亡发生地,80%以上是在野外开放性水域。
@贺成:为什么野外开放性水域会成为青少年溺亡高发地?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些水域通常一米以下水温偏低,人在水里容易抽筋,从而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水底的水草、垃圾袋、绳子和树枝等也都是“隐形杀手”,人一旦被缠住就难以脱身进而导致溺亡。此外,野外开放性水域周边往往人烟稀少,且缺乏防溺水的相关管理措施和硬件设施。青少年一旦溺水,呼救常常得不到及时响应,容易导致悲剧发生。
近年来,各地为防范暑期溺水问题,不仅设置警示牌、加大宣传和巡逻监管力度,还陆续出台了公布风险点、设置预警奖励等切实管用的举措。比如,广西教育厅对多年以来全区发生溺水事件的水域数据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广西中小学生溺水风险点数据库,形成了广西中小学生溺水风险点警示图,并向社会公布。再如,四川眉山教育和体育局出台了“私自下水预警奖励”制度,将防范溺水与奖励挂钩,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防范青少年溺水中来。
@唐山客:政府主要应从三方面重点发力,预防青少年溺水。一是支持学校完善游泳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购买游泳培训的社会服务,为中小学生戏水玩耍、学习游泳创造条件。二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儿童,要特别督促其家庭积极承担监护责任,并引导鼓励村庄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发挥好监护补位责任,堵住防溺水安全监护的漏洞。三是推动相关举措完善升级,健全对野外开放水域的溺水防范机制,明确履行警示责任的主体以及具体的警示、巡管、隔阻措施,打造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安全体系。
@熊丙奇:这个问题一直在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亲属监护,老人稍不注意孩子就溜出去玩水,导致事故发生。
要从根本上减少学生溺水事故,应该结合青少年喜欢玩水的天性,在乡村地区修建标准游泳池,免费或低费(维持基本管理维护成本)向青少年开放,让他们有安全的游泳去处。应把每个乡村建设一座游泳池作为乡村建设的实事工程,不但给孩子们提供游泳的地方,也可依托游泳池,把游泳作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让学生学会游泳,在掌握游泳技能的同时锻炼身体。
上一篇:
家暴定义扩容后,惩戒机制要跟上
下一篇:
乡间免费辅导班 为什么如此重要
上一篇:
家暴定义扩容后,惩戒机制要跟上
下一篇:
乡间免费辅导班 为什么如此重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