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十四五”时期国开行将投放乡村振兴贷款1000亿元

广东金融机构多举措发力支持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7月21日版次:05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煜

  7月20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召开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卓凯,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邓竞,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李钢,广东省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吴为民分别介绍各自单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梁友强主持发布会。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广东涉农贷款余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国开行◥>
明确13个融资支持重点方向

  作为在粤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入布局乡村振兴各领域,充分发挥中长期信贷特色支持乡村振兴。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卓凯介绍,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研究制订了《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广东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突出四部分内容:一是明确融资支持重点,聚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三大领域13个重点方向;二是明确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我行将投放乡村振兴贷款1000亿元;三是用好配套政策及模式;四是丰富综合金融服务工具。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最大的中长期信贷银行和基础设施银行,高度重视“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在服务支持广东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努力发挥开发性金融政策性、战略性与创造性的独特作用。卓凯介绍,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领域,不断充实乡村振兴领域政策“工具箱”,主力承办助学贷款,设立春耕备耕专项贷款,开展“百县千亿”专项金融服务,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发挥涉农转贷款优势,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
建设银行◥>
全面对接11个预制菜产业园

  据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邓竞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广东省分行涉农贷款总量达到1500亿元,半年增速39.5%,其中农户信贷总量达到571亿元;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过300亿元,围绕线下“乡村振兴产品包”及线上“裕农快贷产品包”重点推进金融产品创新落地,目前产品包产品数量已经超20个。
  今年以来,建行广东省分行进一步下调“裕农快贷”等农户信贷专属产品利率价格,通过新农直报系统补贴数据直连率先推出“冷链补贴贷”产品,同时借助农业保险数据直连创新推出“险贷直通车”服务;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广东农业农村创业学院”,携手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联合调研,共建“乡村智库”,开拓“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同时,该行持续加大涉农信贷领域服务产品创新力度,先后创新推出“产业链快贷”“农担E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还与省农担公司合作累计服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0余家,全面对接广东省新成立的11个预制菜产业园,制定《预制菜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支持广东预制菜发展壮大。
邮储银行◥>
农村地区网点占比超56%

  “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是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做好县域金融服务的一大优势,据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李钢介绍,该行全力做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重要供给者、农村信用体系的主力建设者、农村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供给者、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积极助力者、“三农”金融服务的稳健守护者“五个角色”。目前,该行在全省(不含深圳)共设有营业网点1926个,其中农村地区网点1079个,占比超56%。截至2022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92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约2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86亿元,居国有大行前列。
  李钢表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该行工作的重中之重。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结合广东特色产业生产规律,不断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积极探索各类信用类信贷产品,创新开发“陈皮贷”“荔枝贷”“南药产业贷”“保农振兴贷”等产品,同时不断完善“三农”金融数字化运营体系,加大线上贷款投放,进一步延伸邮储银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全力解决农业融资难题,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省农信联社◥>
五项举措解决三农融资痛点

  广东省农信联社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深度和广度,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吴为民介绍,省农信联社聚焦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就业创业等“三农”重点领域,同时深入推进“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推动各市县农商行“党组织党建共建、金融特派员进村、政府服务自助机投放、三资平台系统对接、整村授信”5个全覆盖。截至6月末,省农信联社涉农贷款余额5926亿元,占全省比例超过30%,同比增长10.46%;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1578亿元,同比增长37.19%。
  据悉,省农信联社主要采取以下五项举措解决三农“融资难”痛点问题:一是推动担保资产本土化,有效拓宽农村市场抵质押资产范围;二是推动信贷产品链条化,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扩面增量;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良化,支持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融资产品批量化,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壮大;五是推动信用信息数字化,有效提高农户融资便利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