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自体肾移植术拆瘤保肾
7岁男童双肾先后罹患恶性肿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7月21日
版次:
11
医生团队为小欧实施手术。
7岁的小欧(化名)因肉眼血尿检查发现直径3.5厘米的右肾肿瘤,经超声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肾母细胞瘤,虽经十余次化疗效果不佳。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小儿外科等多学科医生团队,为小欧实施了自体肾移植术,成功摘除了肿瘤,并恢复了正常的肾脏功能。
该院肾移植科王长希主任表示,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自体肾移植手术是先完整切除肾脏,在体外剔除肿瘤,将剩余肾脏修复整形后再移植回患儿体内,为儿童保肾手术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时隔5年再发对侧肾癌
据了解,五年前,2岁的小欧就因“肉眼血尿”检查发现左肾肿瘤,在外院完整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左肾,病理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然而,厄运再次降临,去年,小欧右侧肾脏也发现有肿瘤,经超声穿刺病理活检,诊断同样是“肾母细胞瘤”。
小欧在接受8次化疗后,肿瘤未能消退,还堵塞了尿液流出的通道,导致急性肾损伤,医生通过紧急改道引流才化解了肾衰危机。在化疗十余次后,家长抱着最后的希望带着孩子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
该院小儿外科苏诚副教授组织多学科会诊,肾移植科王长希主任和李军、刘龙山、吴成林等专家合议提出,继续化疗不能完全根除肿瘤,且副作用大,而如果直接切除肾脏,小欧就会变成无肾的尿毒症患者,后续治疗也更为艰难。既要拆除“炸弹”又要保肾,如果体内剔除肿瘤,出血不易控制、风险极大,且瘤体外溢可能会造成腹腔扩散转移。建议先完整切除右肾,在体外剔除肿瘤,然后将剩余肾脏修复整形后再移植回小欧体内,即“自体肾移植术”。
右肾切除剔瘤修复植回
敲定思路后,肾移植科、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医学影像科、心血管儿科等科室反复商讨治疗方案与细节,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小欧接受了自体肾移植手术。手术中,专家团队历经了9个小时奋战,将小欧右肾窦内的肿瘤彻底剔除,肾脏经精细修复整形后重新植回了患儿体内。
小欧术后恢复顺利,逐步拔除了身上的一条条管道,自主排尿没有漏尿,肾功能稳定,提示手术获得了成功。随着身上的肿瘤被顺利拆除,他将“减负”上阵,应对后续的治疗。
专家介绍,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腹部实体肿瘤、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常常表现为腹部肿胀、腹部包块、血尿等。通常的治疗策略是根治性切除包括肿瘤的肾脏,孩子依靠另外一侧肾脏存活。小欧罹患的是异时性肾母细胞瘤,两侧肾脏分别在不同时间被肿瘤侵犯。该病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儿童,在发生一侧肾肿瘤后,未来发生对侧肾肿瘤的可能较大。
王长希主任、李军副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自体肾移植”创新技术,已成功挽救了十余名此类肿瘤患儿的肾脏,避免患儿长期透析,明显提高患儿存活率,大幅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徐博文
上一篇:
八旬阿婆反复心悸胸闷
下一篇:
夏日养心 动静结合
上一篇:
八旬阿婆反复心悸胸闷
下一篇:
夏日养心 动静结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