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5版: 一周天下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江白鲟被认定灭绝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7月23日
版次:
05
我国科研人员关于长江白鲟灭绝的研究结果得到进一步确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7月21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是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白鲟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主要生活于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生长迅速,曾记录到最长体长达7米。
2019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研究论文指出:预计2005年至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此次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明,长江白鲟被认定已经彻底灭绝。
白鲟2003年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最后一次出现在人类视野中。“千斤腊子万斤象”,江豚保护志愿者温骋寰说,之前是研究论文宣布,现在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确认,长江白鲟真的永远离开了。
据温骋寰介绍,四川渔民的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指的即是白鲟,“可见白鲟的体型很大。”
所幸,近年来,随着国力增强,生态意识与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实现了巨大跨越。特别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更对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影响巨大。在禁渔之前,鱼群自由游弋、大量涌现的场景很难想象,如今这样的场面已经寻常可见。尤为可喜的是,“十年禁渔期”后,在长江流域多次观察到江豚野外种群。可以说,江豚的命运,差不多是从“鬼门关”口走了一圈又回来了。
点 评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江豚没有重复“亲戚”白鱀豚的悲剧;而长江鲟此刻的命运,则正走在“近亲”白鲟经行过的关口。在长江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愈加向好的今天,长江鲟是复刻江豚奇迹,还是倒在黎明之前,取决于接下来全社会能否足够关注、重视,并采取切实的保护行动。
上一篇:
拜登中东之行 尴尬收场
下一篇:
伊俄土领导人 举行三方会谈
上一篇:
拜登中东之行 尴尬收场
下一篇:
伊俄土领导人 举行三方会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