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经肛腔镜技术提高直肠癌保肛率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7月30日
版次:
12
| 医学前沿 |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江玲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汪建平、康亮团队发布了一项历时6年的直肠癌外科治疗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短期结果,证实taTME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并具有令患者进食早、下床活动快、肠道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短等微创外科优势。研究成果在国际外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在线发表。
中国结直肠肿瘤发病形势严峻,并呈上升趋势。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低位直肠疾病,传统经腹手术入路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及周围器官的影响,难以精准切除病灶,术后残留复发风险较大。外科医生为了确保完全切除病灶而不得不扩大切除范围,手术创伤较大。
经肛入路手术破解了以上难题。问世十余年来,结合腔镜技术及自然腔道理念的taTME术式成为了结直肠外科的临床热点。据康亮介绍,该术式经自然腔道(经肛)入路,首先处理保肛难度最大的肿瘤远端部分,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保留肛门,极大程度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针对该项保肛新技术,中山六院汪建平、康亮团队2014年首先在国内系统性开展taTME手术,并完成了taTME安全性和可行性的探索和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官方杂志发表。
为进一步探索taTME在直肠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团队牵头,联合北京、上海、广东、吉林等全国16家三甲医院,于2016年4月启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非劣效临床研究(TaLaR)”,截至2021年6月完成1115例受试者入组。研究初步结果显示,taTME实验组与腹腔镜TME对照组可实现相似的手术切除质量,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8%和3.9%,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目前,TaLaR研究受试者随访信息的完整度达到95%以上,预计2023年底可完成术后3年肿瘤学疗效的评估,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支持taTME临床应用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以此贡献中国经验和证据,引领临床指南优化。
上一篇:
125名医务人员无偿献血31400毫升
下一篇:
小伙体重250斤 诱发严重脂肪肝
上一篇:
125名医务人员无偿献血31400毫升
下一篇:
小伙体重250斤 诱发严重脂肪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