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蒋文端:粤品传四海 情如荔蜜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01日版次:06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粤剧表演艺术家蒋文端。

  2022年广东荔枝季圆满收官,180万荔农再获丰收,心中乐开了花。在今年荔枝季中,荔枝花旦走红,温婉俏美的花旦形象,唱响了广东荔枝世界品牌,受到海外消费者热捧。荔枝花旦正是以蒋文端扮演的杨贵妃形象为基础,将荔枝与粤剧元素完美融合,以最“鲜活”的姿态走向全球。
  在广东荔枝收官季,南方农村报专访荔枝花旦原型人物,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粤剧表演艺术家蒋文端。她表示,在打造广东荔枝世界品牌中,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尝到广东荔枝,也能够从荔枝的传播中了解传统文化。
一曲《荔枝颂》,演唱38年
  南方农村报:如何跟《荔枝颂》结缘?从业这么多年,唱了多少次《荔枝颂》?
  蒋文端:看粤剧或者是喜欢粤剧的人,一开始接触最多、最快入耳的基本上是《荔枝颂》。这首曲子很有粤剧传统味道,音域很广,情绪高昂,也是开嗓子最好的曲子之一。1984年,我进入粤剧学校学习,就开始学这首曲子,演粤剧的人基本上都会唱。
  自粤剧学校毕业后,开始登上舞台,刚开始没有名气,没有机会上大舞台,就去一些酒店或者茶楼的小舞台。众多的粤剧乐曲里面,一开场能够让这个剧场气氛活跃起来的,就是《荔枝颂》这种曲子。
  每次演出,只要说演唱红线女老师的《荔枝颂》,一定会很多掌声。在整个演艺生涯当中,你要是问我唱了多少次,这个数不上来了,太多了,每一个时期都会唱。
  南方农村报:在《荔枝颂》这么多次演出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蒋文端:有一年正月十五,我们在茂名那边演出,当时请到红线女老师,红老师80多岁了,坐了六个小时的汽车,下车的时候的脚都快不听使唤了,走路都不是很稳。但是只要她一上舞台一开口,台下大广场一望无际的观众,都不自觉的提起精神、挺直腰背。红老师那场特别兴奋,她都忘了自己的脚走路都走得不好,整场气氛非常活跃。
  红老师嗓音清脆嘹亮,感染力特别强。这首曲子一出来,就第一句“卖荔枝”三个字,全场就沸腾起来了,到那个时候感觉还是我们的原唱者厉害。
海外响乡音,传承再创新
  南方农村报:有没有到国外演出过《荔枝颂》?
  蒋文端:有。因为我们粤剧院有很多机会去国外演出,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我们每次去国外的时候,最喜欢唱的就是《荔枝颂》。当地一些华侨,还有一些留学生,他们说一听到我们唱这个,就很想吃荔枝,找到家乡的感觉。
  南方农村报:从《荔枝颂》这首曲目,您对农业文化有什么体会?
  蒋文端:我们从小就吃荔枝,品种很多,我爸妈以前在东莞工作,小时候经常去东莞。那个时候很深刻的印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品种上市,像桂味、糯米糍、无核荔枝、妃子笑,还有白糖罂等很多品种。其实跟我们粤剧很相像,粤剧也有很多剧目,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荔枝经过杂交,会育出一些新的品种,其实粤剧也一样。粤剧的发展,不光通过前辈们流传下来,也有不断地融合创新。广东通商经商,外国的一些文艺作品我们都能接触到,可以吸收表演形式,增加乐器的运用,像萨克斯风,小提琴、大提琴,都会运用到粤剧里面。粤剧这么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曲,加入很多元素后,呈现出来就不同了,这里面有很相通的一些东西,都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荔枝加粤剧,携手向世界
  南方农村报:今年荔枝季,岭南传统佳果和岭南传统戏剧创意结合,推出荔枝花旦,您有什么体会?
  蒋文端:这次是一次挺难忘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就一气呵成,而且是很短时间里面完成。我是演花旦的,演过杨贵妃,杨贵妃就跟荔枝有渊源,而且这个妆容特别漂亮,而且这个形象已经在粤剧院演出已经有几百场了,群众基础非常好。我们到国外去演出,当地观众也非常喜欢这个形象,刚好杨贵妃能够贴近荔枝花旦这个题材,所以就说特别惊艳,当然粤剧里面还有很多形象能让人惊艳。
  我觉得荔枝和粤剧的结合得非常好,对粤剧和荔枝都是创新。粤剧还有很多很丰富的东西,可以拿来用的,可以进一步结合。
  南方农村报:您对广东荔枝打造世界品牌有什么寄语?
  蒋文端:我希望不只是国内的人这么喜爱荔枝。华侨吃荔枝是对乡愁的一种解味,更应该把这么佳果传到国外,传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尝到,能够从荔枝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个是最希望的。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陶磊
采访整理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粤剧表演艺术家蒋文端。

下一篇:梅州蜜柚 抢“鲜”出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