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古钢琴在中国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2日版次:12
| 闲话春秋 |
  钢琴到底何时进入中国,专家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受到较多人的认可。大概是在19世纪中叶,现代钢琴传入中国。在20世纪初,钢琴艺术在中国诞生。
  在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历史上,将古钢琴引入中国本土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6世纪后半叶,利玛窦在澳门一所欧式学堂中展示了一架古钢琴,引起当地居民的兴趣。利玛窦说:“他们喜欢它那柔和的声音和新颖的结构。”17世纪初,利玛窦将古钢琴献给明神宗万历皇帝。
  利玛窦所献古钢琴宽约三尺、长达五尺,利用铁丝制作而成。前端有键盘,按动琴键发声,声音悦耳,当时人们称之为“西琴”。音乐史专家阴法鲁认为,这是一架欧洲的古钢琴。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钢琴,是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在1709年建造出来的,意大利语钢琴的意思是能弹奏出强音和弱音的键琴。利玛窦所献的古钢琴,影响力很有限。对普通人来说,西洋乐器还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19世纪初,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中国。中国人看到了真正的欧洲现代钢琴。鸦片战争后,许多东部沿海城市成为欧美列强的通商口岸,许多外国商人以及传教士相继到达中国,带来了更多的西方器物,现代钢琴也在其中。一段时间后,以青岛、上海为代表的港口城市的市场上出现了钢琴、竖琴等西方乐器。
  现代钢琴传入之初,各地对于钢琴的命名不尽相同。有“西琴”“洋琴”“批雅娜”等各种称谓。大约在20世纪初,人们以钢琴的制作材料,也就是音板与钢丝弦对其做出命名,即钢琴。在清末民初徐坷的《清稗类钞》中是这样描述“批亚诺”的:“俗称洋琴,似风琴而大。箧中张钢弦数十弦,一小锤与琴面键盘相连,以指按键,小锤即击钢弦发声,其声清越。吾国能自制之。”文中所描述的是一架比较小的钢琴(“五组”或“七组”键盘),声音清脆动听。而且,当时我国已能仿制这种钢琴。
  1848年左右,钢琴逐渐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外国人和一些中国上层家庭中出现。清朝的皇宫中也置办了数架钢琴。近代以来,大批外传教士来到中国。香港、青岛、宁波、天津等多个地区相继建立了教堂,而传教士需要使用钢琴对唱诵圣经进行伴奏,这间接促进钢琴艺术在中国传播。之后相继建立的教会学校,成为促进中国钢琴艺术兴起的主力军。
  19世纪末,西洋乐器在年轻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一股风潮。以致广东著名方志学家邬庆时这样写道:“古琴,六十岁以上尚多有好之,至少年,则群趋于胡琴、月琴、洋琴、风琴……求其知有古琴者,已不可得。琴之名存,而琴之实将亡矣。”老先生的寥落之感可见一斑。
□李依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