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6元一根的玉米贵不贵,要由市场说了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4日版次:02
| 来论 |
  最近,带货主播辛巴在直播间疑似内涵东方甄选与董宇辉。他在直播间表示,某些直播间标榜谷贱伤农,于是卖高价产品,这纯属在欺骗老百姓,一盒玉米能卖到50块,地里出来也就6、7毛一穗。但他们念几句诗后,就把价格加到了六块钱,公司利润能占到40%。这种行为,到底是助农,还是变着法子在牟取暴利?
  谷贱伤农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上》,说的是谷价低贱,农民收入就减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学现象。不难发现,谷贱伤农一般与丰收联系在一起,正所谓“丰产不丰收”,这其实是供求机制在发挥作用。毕竟,悠悠大事,吃饭为重。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比较刚性,不会大起大落。在需求一定的前提下,供给多了,粮食价格自然会下降。由此可见,谷贱伤农有特定的语境,不能也不应该随便使用。
  进一步看,谷贱多为同一农产品在时间维度上比较的结果:由于供给的变化,往年卖得贵,今年相对便宜,自然就既伤钱包,又伤民心。但显然,辛巴直播间卖的玉米,与东方甄选直播间卖的不是同种产品。董宇辉就说了,6、7毛钱一个的玉米那是用来喂牲口的,而其直播间的玉米田头价都到了两块左右。拿低端玉米与高端玉米比价格,这事摆明不靠谱,自然也就没啥意义。辛巴之所以点名东方甄选,言下之意无非是:铁子们,赶紧来我这,我这玉米便宜。
  只不过,辛巴的“呐喊”恐怕注定徒劳。因为其与东方甄选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前者走的是“便宜量大,正义粗暴”的路线,这也是其直播间产品的普遍特征。简单来说,那就是高性价比路子,这也决定了其消费者追求的是极致的功能性。反观后者,走的是高端路线,除了产品精挑细选上档次外,还包含了知识溢价。其所针对的客户,本身就是有钱有闲,还愿意多学点知识的人。对他们而言,只要玉米足够好,贵一点也没啥关系。因为相对性价比,他们可能更为看重的是性价比。所以除了功能性,他们同样关注体验性。
  回到开头辛巴的疑问,玉米卖得贵就是助农吗?这倒也未必。就像网友所说的那样,“谷贱一定伤农,谷贵却不一定富农”。产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不独销售终端,在采购环节亦是如此。玉米卖到6块钱一根,这其中利润有多少,生产端的农民又能拿到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农民想要拿到更多的价值分配,必须自己有足够的话语权。否则,中间商差价多了,玉米等农产品卖得再贵也一样白搭。
  因此,无论是低价为特征的辛巴式“价格正义”路子,还是价格不菲的董宇辉式“文化附体”路线,价高价低完全是商业模式所决定的,他们背后对应的是不同买单意愿、支付能力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近乎是平行的,各自有各自自洽的逻辑,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差别,也犯不着一方硬要说服另一方。某种程度上,多元的消费群体为不同的产品买单,低价高价的农产品都能稳定销售出去,这才是农民所希望看到的。
  一言以蔽之,玉米卖得贵还是便宜,完全是市场行为,与助农伤农没半毛钱关系,指责“卖得贵就是没良心”“卖得便宜就是别有用心”完全站不住脚。辛巴与董宇辉们走的是两种路线,虽有差异,但终归都是社会血管里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社会功能其实是差不多的。
(作者墨攻,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