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姐姐妹妹驾起来 农机金花朵朵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4日版次:07

  广州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姐妹花沈燕芬、沈桂芬、沈笑芬。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志建 赵飘飘

  60年前,女人开拖拉机,是能被印在人民币上的大新闻。如今,女性被时代赋予更多机会,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崛起,不仅在农机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还带动亲人、朋友、乡邻共同发展。母女花、姐妹花、姑嫂花……农机金花向阳开,朵朵美丽放光彩。她们是广东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重要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乘风破浪的姐姐
深耕行业几十年

  吕萍,52岁,韶关市曲江区胜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理着合作社一大家子,有社员100余人,各类现代化农机具208台(套)。“合作社,在去年的基础上,农业生产托管业务分工更明确,同期相比,托管员收益增长25%。”吕萍说。曲江区大塘镇左村种粮大户刘咏福说,每次有困难的时候,都能得到合作社帮助,解决人手不够的难题,种粮也比往年更赚钱。
  和胜意农机合作社一样致力于托管服务的,还有汕尾市陆丰市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仅2021年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年均75000亩以上。这背后,离不开另一位女强人郑兰芳,她从原陆丰市农机局“下海”,进入农机行业31年,如今依旧思路活泛。
  今年支农农机合作社创新探索出股票田模式,即通过以地折股的形式使得农户共享固定收益及额外增收。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推动土地撂荒复耕,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另一方面,农户手中田化零为整,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一亩地流转费用较原来增加100-200元。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都是经历过各种干旱、多雨、台风等“大场面”的,也相应修炼了一颗坚强勇敢的“大心脏”。今年,台风“暹芭”来临,广东多地出现特大暴雨,早稻生产季遭受考验。“江门市共有600多台烘干机,全部在24小时无休烘干,我们烘干中心门口排起长队,机手也在超负荷工作,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努力,江门开平烘干问题基本解决,没有出现紧急状况。”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小云介绍。
  韶关市曲江区也是受灾严重区之一。面对灾情,吕萍带领社员投入100多台(套)农机设备当起了“逆行者”,先后帮助区妇幼保健院、区行政服务大厅、马坝镇政府、区移动公司、市移动公司、汽修厂、住宅小区等地抢修水泵,排出地下室积水,保障各种设施正常使用。
  记者最近见到廉江市安铺镇急水超超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超,是在全省农机使用一线技能人才首期培训班,彼时,作为全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的她,正自信地分享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经验。这种自信的状态,陈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给女儿黄舒琦。陈超原本想让女儿选择教师相关专业,但高考后女儿却选择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个相对而言男多女少的专业。“从小见到家人开着收割机和拖拉机在田头作业,我想立志搞机械研发,让农业劳作更轻松。”黄舒琦说。
勇往直前的妹妹
持续学习酷又飒

  每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都有一个精英梦,华灯璀璨,流光溢彩。沈燕芬没想到,3年前自己还脚踩高跟鞋穿梭在深圳的写字楼里,如今早已习惯在家乡的田埂旁查看水稻长势、计算收购价格并盘算如何把最好的丝苗米卖到远方。
  返乡后第一条微信朋友圈,她这样记录,“粒粒皆辛苦,即便全程农机一体化,当好一枚新农人,也不是容易之事。”在她返乡一年后,妹妹沈笑芬也告别大都市毅然返乡。她们的舞台,转变为合作社的上千亩稻田、上万亩“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水稻以及农户。
  这种返乡和选择,并不容易。
  两位女大学生,她们要面对的,并不是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在农业机械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注定要实践更多:扩大种植面积扩大、更新生产技术、打响农业品牌……她们深知,农业已经不仅是种地,要发展就得全方位谋划。比如,广东水稻双抢就是一场“战役”,今天收哪块地,几台机收割作业,安排多少农机手?无数的事情需要处理,她们感觉每天都在飞奔。
  “90后”邝雪红坦言,农机手的紧俏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让她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她想趁着自己年轻,试上一试。
  不断学习“充电”,是每个返乡踏入农机行业的年轻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培训班办在家门,还免收学杂费。农户上午来,中午回去休息,下午继续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时间,江门的农机手们积极起来,培训、考证的人多了起来。2021年,培训了500多人,今年已经开了2期,需求很大。”
  年轻人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愿意使用新方法。2021年,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下,经过了农用机械的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邝雪红和嫂子邝慧琳努力学习着农机驾驶方面的知识技能,反复琢磨着开好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的技巧,很快成了一名技术熟练的农机手。
  “00后”陈恩儿是开平永晖农机联合社的员工。第一次下田前,陈恩儿还是有点紧张。此前,她还在联合社老师傅的指导下“加练”了一晚上。谈到驾拖拉机下田的体验,她又兴奋起来,“像开越野车一样!”
  开平永晖农机联合社的几个女社员本来从事会计、行政等工作,看到不少社员驾驶农机去生产,便一起加入了学习。回忆起第一次路面实操,两名女生不约而同地用“帅”“爽”来形容驾驶体验。“见到不会的新鲜事物,像旁人看来有些‘男孩子气’的拖拉机驾驶,我们都有兴趣尝试,愿意去学。”另一名女生谭颖君说。
  在开平永晖农机联合社负责人陈小云看来,正是“95后”“00后”不排斥新事物、乐于广泛学习的特点,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
  广州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姐妹花沈燕芬、沈桂芬、沈笑芬。

下一篇:秋季蔬菜病虫 将偏重发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