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丰收节专题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有睇有玩又有食 乡间有味是清欢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9月24日
版次:
09
广州市南沙区田园风光。
“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农虽旧业,其命惟新。”9月24日,由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南沙区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内隆重开幕。
顶层设计 绘乡野新蓝图
大会将举行2021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21年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广州市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实施主体、百企帮百村授牌仪式,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沙基地、RCEP预制菜质量控制中心、广州南沙RCEP预制菜展示体验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休闲农业观光游路线发布仪式。
南沙区积极探索打造涉农经济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多次出台对标RCEP、CPTPP双协定的创新举措,围绕优化通关全流程、降低进出口费用、改善跨境贸易整体服务等方面提出29条措施,为建成预制菜进出口示范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齐全优质的食材供应链、体系完备的产业价值链、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链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链“四个链”,走一条具有南沙区特色的“农产品食品化、食品工业化、预制菜潮流化”产业振兴道路,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好生活“预膳房”。
研产并重 展出靓丽成果
大会布置了南沙五大农业区丰收成果展、南沙名优新农产品展销、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展及农用无人机装备展等,持续至9月25日。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南沙青蟹体型较大,制熟后背橘红透黄,蟹肉饱满,洁白细嫩,膏体橙黄,味鲜微甜,今年上半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鱼界运动员”诚一鲜鲩,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院士团队为技术依托,在广东省级农业主推技术“现代生态健康养殖345技术模式”的养殖下,体型修长且呈“蒜子肉”特征,具有更加优越的胶着性、咀嚼性;新垦莲藕,已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口感松粉,藕香浓郁。还有万珠黑珍猪,火龙蕉,珍珠番石榴,浪漫红颜葡萄……秋天的丰收藏在展出的农产品中。
为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南沙区不断释放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效应、推动大湾区“菜篮子”提质升级。今年6月,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本次共有18家预制菜企业携多种优势产品亮相大会现场。其中,“优品南沙酸汤鱼”是南沙区与贵州安顺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四+”模式下的最新成果。
回归生活 吃喝玩乐随心
南沙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路线发布,游客自驾到南沙明珠都市农业公园后,可信步瓜果绿廊感受采撷乐趣,也可以径直前往广州最南端的海鲜天堂——十四涌水产市场享受海味午餐;闲暇午后,前往百万葵园,潜入花海,偷得浮生半日闲;傍晚时分,直奔鹏林生态园水上餐厅,品尝鲜香的地方特色沙田美食。
途径南沙湿地公园时,方知“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意境。随风而行,到达大地渔歌公园,聆听疍家风情的淳朴渔歌。海鲜吃腻了,就到成丰生态农业公园吃个水果解解渴。除了行走,到大稳村水上绿道骑行也别有一番滋味,甚至可以坐上网红油罐车,在马克生态园的自然景观之间穿梭,然后带上帐篷到万花之洲露营赏月,怡然自得。
此外,“四季飘香”新乡村示范带将于9月底开放。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饱含疍家水乡文化及沙田农耕文化气息,拥有粤剧、醒狮等广东特色非遗瑰宝,赋予了这条串珠成链的“带”十足的底气。
近年来,南沙区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特色、风貌提升亮色、基建完备底色、乡风文明本色、经济发展成色等重点工作,统筹优势资源要素,确保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启南沙乡村振兴新征程。202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22.66亿元,增速10.9%,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18元,增速(7.8%)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2022年上半年,南沙区粮食种植面积约1.3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约14.89万亩、园林水果在田面积约8.6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约5.29万吨,生猪出栏约4.84万头,家禽出栏约106.67万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14元,同比增速5.86%。
□魏彩云 陈荟茜 周卓颖
广州市南沙区田园风光。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站上C位 传播乡村时尚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站上C位 传播乡村时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