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5版: 法治周刊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薅羊毛”不违法,但别违法薅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0月13日
版次:
05
南方农村报讯 近日,网剧《你安全吗?》中的“薅羊毛案”一播出就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并以“你薅的羊毛可能是违法的”登上微博热搜。不少人惊讶地发现,原来“薅羊毛”也有不少风险。“薅羊毛”的行为极其普遍,其本身也并不违法,但在“薅羊毛”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当心误入违法犯罪歧途
从不少“薅羊毛”的违法案例中,有不少金额都比较低,部分人为了几十元的快餐等而走上了犯罪道路。部分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只是钻了商家规则的“漏洞”,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法律。
此前,在校大学生徐某在点餐时发现了肯德基APP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不但没有及时将漏洞问题反馈,而且还从中非法获利,最终被判处刑事责任。
防范“砍一刀”骗局
某APP的“天天领现金”活动因其“羊毛”力度之大让不少网友跃跃欲试。只需邀请好友助力“砍一刀”,即可获得100、500元不等的现金。虽然规则简单,但却总差一点。因此有人为了能尽早薅到羊毛,开始投机取巧在网上寻找互助群。
“只需缴纳58元,500元的现金半小时内一定到账。”互助群内时常滚动播放这样的口号并附上成功的截图。只需花十分之一的钱便可将500元拿到手,不少人还是积极转账。但转账后才意识到中了骗子的圈套。不仅“羊毛”没薅到,还倒贴了钱,得不偿失!
警惕隐藏在“羊毛”中的病毒
蹲点抢券抢名额规则为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开抢即可。但由于名额有限,一般准时也难以抢到。因此各种“外挂”软件也备受欢迎,而风险往往也暗藏其中。
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捆绑于各类“薅羊毛”软件,一旦下载软件,则会同步下载木马病毒,不法分子便可随意侵入和控制电脑,盗取重要的个人信息,造成财物丢失及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后果。(综合)
上一篇:
女子哺乳期遇车祸索赔“奶粉钱”获支持
下一篇:
“1箱只赚1块钱”
上一篇:
女子哺乳期遇车祸索赔“奶粉钱”获支持
下一篇:
“1箱只赚1块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