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阅读的方法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0月13日
版次:
13
| 名家谈阅读 |
阅读能够让你看得更高更远,闻得见外面世界的花香。不过,从阅读中收获了什么,你很难知道,就像你很难知道你吃的玉米、麦子、花生等,是怎样神奇地化为你的血肉,又化为哪一部分血肉。但是,因为这些食物,你将健康地成长,最后成为一个体格健壮的成人。你若是想要通过读几本书,读某些书,就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那还不如不读——阅读,要去除功利化倾向,让它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怎样从阅读中获取营养呢?我认为阅读有价值的作品、经典的作品,这样才最有效。现在网上有大量网络文学作品,我不建议阅读,因为它们很多是粗糙的,尤其在语言文字上,有大量的水分。无疑,从优秀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语言文字的运用、故事的构思、结构的安排、观点的表达,还能进一步理解周边的人和事,理解人性的复杂,理解生与死,以及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空间。
什么时候阅读?我的建议是随时随地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我在机场、车站候车时,会通过手机阅读。手机、电脑、纸张,虽然载体不同,但是只要内容是优质的就行,就看我们个人的阅读习惯了。不过,我依然建议你选择图书来阅读,因为那更容易建立完整的概念,形成整体的感觉。这种阅读,也能让我们内心沉静。
怎么选择书籍?我认为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要胜于一味地相信别人或者某个媒体推荐的书目,因为有时候媒体的推荐,会带有变相打广告的性质。我还有一个选择阅读书目的原则,就是读五十年前的书,也就是选择那些被时代筛选出来的经典图书。我写作能力的提高,大多受益于阅读经典图书。
我从《山海经》开始,涉猎了很多经典的中国古代书籍。我还从事了《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笑林广记》三本书的解读工作,解读的目的不在于发表或者出版,而是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的文字把控能力,将写作语言变得更为简洁。我非常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觉得它能用最少的字词,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比如《聊斋志异》中的《绿衣女》一文,只用“宛转滑烈,动耳摇心”八个汉字,便将绿衣女的歌声之美,表达得如此细腻准确。
当然,我不认为大家都去读经典,就一定是一件好事——相反,博览群书,就像多吃杂粮,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故,你若喜欢旅行,那就读地理方面的书;喜欢历史,那就读历史类书籍;喜欢科幻,那就读与科幻相关的书;喜欢故事,那就读小说。读得多,涉猎多,我们自然会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们的语文教育常常过分强调字词、语法、句子,将美丽的汉语割裂开来学习,忽略了语言本身就是美的,诗意的,有魔力的。语言也被我们用来表达自己对于世间万物、对于生命、对于人性等的态度与看法。每一个词语都有生命,由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又带着历史的温度。所以,语文教育怎么能够只停留在表面呢?
读书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阅读方法,但我始终认为,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多观察,多行走,始终保持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加深对于爱、生命、死亡的理解,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关于爱与生命的教育。 □安宁
上一篇:
“隔空”成时尚
下一篇:
上一篇:
“隔空”成时尚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