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黄凤英:开拓海外市场造高端品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1月22日
版次:
08
银华腊味销售经理黄凤英。
南方农村报记者 高永彬
“夫妻档”在黄圃腊味产业中是常见的经营模式。但有别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黄凤英与丈夫何贤昌则是以“女主外,男主内”的“非主流”模式,黄凤英主管销售,何贤昌负责生产,共同打理着中山市黄圃银华腊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华腊味”)的上上下下。
瞄准商机◥>
进军腊味海外市场
除了是公司销售经理,黄凤英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创办者的儿媳。
银华腊味由黄圃腊味“十大传承人”何建华夫妇创建,“银华”正是取自夫妇俩名字。
上世纪80年代,大批黄圃腊味师傅离开家乡,前往广州、东莞甚至四川等地,进行腊味生产经营,其中就有何建华夫妇。由于当时四川地区肉源好,价格低廉,加之人工成本低,气候适宜,遂选择在四川设厂。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推进,广东对外贸易逐渐增多,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为寻觅商机,同时在镇政府的号召下,1992年,何建华夫妇将银华腊味迁回黄圃。次年,银华便申请取得了黄圃腊味行业中的第一张出口资格证。随后他们还在香港、新加坡设立分公司,由此为中转,将腊味产品送出国门。
2007年,黄凤英进入银华参与公司管理,至今已15个年头。早些年,何建华夫妇将腊味交由子女接班,大女儿和小儿子主管生产,二女儿负责财务,小儿媳黄凤英主管销售。
尽管有父辈积累的人脉资源作基础,但回想起这些年来对公司海外市场的经营,黄凤英仍感叹“十分不容易”。“过去只要找得到客户,产品卖得出就万事大吉,现在还要对销地的质量标准和贸易规则了如指掌,否则分分钟赔大钱。”
经过多年的经营,银华腊味已与香港、澳门、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智利、秘鲁、阿联酋、马达加斯加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建立常年合作。公司每年的产值中,七成是出口产值。
坚守初心◥>
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由于一直对标的是国际食品标准,在产品定位上,银华腊味始终坚持走高端化路线。
在选材用料上,银华腊味也十分严谨,并一贯秉持广式腊味的传统做法。传统广式腊味是以纯猪肉进行制作,不添加畜禽肉类或其它原料,而银华腊味只选用优质猪后腿和脊膘整肉。由于用料讲究,银华腊味的批发价就达到40多元每斤,大大高于市场均价。
“干销售这些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不少客户希望加入其它原料以降低成本。”黄凤英透露,在市场上,不少厂家会在腊肠中添加大豆蛋白,虽不影响食用,但黄凤英始终觉得这与银华的品牌定位不合。
“的确很诱惑,尤其面对这种需求下每日十几吨的大订单,但一次越线就再也回不了头。”黄凤英表示,良好的质量口碑是银华腊味能发展至今的核心关键。“现在生意上有来往的,很多是陪伴银华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老客户,尤其不想辜负他们的信任。”
在银华腊味厂房,记者看到,本就不大的腊味车间里,两条人工流水线已显得有些拥挤,在工人与生产设备的“簇拥”下,迈步下脚都得掂量地方。
“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过去每到生产旺季,别说工人们累死累活,连我们夫妻俩都忙到要通宵达旦。”黄凤英表示,为了解决产能瓶颈问题,近几年,公司在不断地对厂房设备进行技改升级。得益于早年政府推出的“产业强镇”项目支持,公司技改进度大大加快。
打破限制◥>
开拓速冻点心预制品
“秋风起,食腊味。”这句俗语家喻户晓,实质上却反映着腊味消费的季节性问题。
每年自立秋到次年开春是腊味生产销售旺季,腊味企业无不想方设法扩充产能,但在剩下的七个月时间里,产能过剩又成为困扰腊味企业的一大问题。
企业转型势在必行。经过一番市场考察,黄凤英及公司团队敏锐地发现,速冻点心预制品市场前景广阔,且生产条件与腊味加工类似,因此,其可很好地成为腊味销售淡季,公司进行生产调整的方向。
然而初战便遭遇挫折。黄凤英回忆,由于第一批速冻叉烧包用上好的原料制成,因此定价过高,导致那批点心直到保质期过也没能卖出,最后只能全部运往垃圾堆填区进行处理。
尽管遭遇挫折,但黄凤英依然坚定进军速冻点心预制品市场的决心。随后,黄凤英组建起专业的销售团队,主动对接价格定位相匹配的消费渠道,不断开拓高端客源。慢慢地,陆续有赏识的客户找上门,银华点心也逐渐止亏为盈。
近几年,银华腊味逐渐往电商领域进行开拓,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商城,并通过和大V博主以及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合作,银华腊味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有效提升。银华腊味还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站”。
在夫妻俩的默契搭档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如今的银华腊味不仅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还是产业中的头部出口厂商,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美洲及欧洲等10余个国家地区。
银华腊味销售经理黄凤英。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全国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全国第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