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百度“飞桨”助力农业系统智能化升级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1月22日
版次:
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启旭
百度飞桨(以下简称“飞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在城市、工业、农业、电力、通信等众多领域,飞桨都有深度应用,帮助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产业完成智能化升级。
截至2022年5月,飞桨平台凝聚477万开发者、创建56万模型、服务18万企事业单位,位居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第一。
飞桨究竟帮助中国农业做成了什么?又为何够格成为“国货之光”?
全国首个开源开放
当前,人工智能遍地开花,成为促进建设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而这一切的底层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框架”。
和PC时代的操作系统Windows、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OS系统及安卓系统类似,“深度学习框架”相当于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在“十四五”规划中,“深度学习框架”被列入“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前沿创新技术。
2016年,飞桨PaddlePaddle正式开源。飞桨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农业、城市、金融、媒体、等领域,因其灵活、高效、广泛适配的核心框架,功能丰富、场景广泛的产业级模型库,应用规模位居全球前三,全国第一。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逐渐从国际环境中突围,开发者和使用者也不必再依赖于国外平台,“飞桨”成为“国货之光”。百度CTO王海峰表示,“基于飞桨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AI应用的开发者。”
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
如今,飞桨已用于广泛解决中国农业中的实际问题。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由裕农、京东方后稷、飞桨联合打造的现代化水培植物工厂中,刚推开大门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芝麻菜、鸡毛菜和奶油生菜等。它们在种植板上生长着,板下流动的是精准配置的营养液。一辆自动导向小车在苗床间“巡逻”,双臂上的摄像头成“火眼金睛”记录蔬菜生长状态。温度、光照、通风、虫害监测和生长状态判断都通过智能平台由农业专家远程控制。
智慧植物工厂应用百度飞桨AI技术的系统已在持续落地到全国各地智能温室中,相比传统大田种植实现了节水90%的效果,并且产出的蔬菜无农药、保障了食品安全。农业专家也从以往一人只能照看20亩地,到现在一人可照看60-100亩地。
为克服无人驾驶农机作业精度要求极高、全程自主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昊博士开展农田地块分割和农田障碍物识别方法研究,利用飞桨,成功在相关系统当中完成落地,即使在形状不规则、环境复杂的农田地块里,也能方便快速获取高精度农田场景模型,保障农机精准作业,稳产量、不操心、不费力。
经过对大量真实农业生产场景的反复打磨,“飞桨”正通过数字化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
助力数字农业弯道超车
中国农业和产业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农业产业、企业对AI技术的需求也有其独特性。“飞桨”正是因为在功能上大量满足了农业切实需求,同时又低门槛、简单易开发,因此产业级落地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技术创新方面,深度学习开源框架的技术要求极高,背后是一系列的AI底层技术,这类技术在国内的人才储备相对薄弱、挑战性大。飞桨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中国自有的AI基础技术人才,并基于百度长期AI技术积累不断创新和突破。
飞桨目前具备四大领先技术:开发便捷的深度学习框架、超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技术、多端多平台部署的高性能推理引擎、产业级开源开放模型库。
功能体验方面,飞桨基于百度自身的业务实践,以及真正考虑了产业场景的实际需求,通过开源开放、技术和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功能的不断优化迭代和提升。门槛低,上手快,各行各业的人才,即使没有AI专业知识和背景,也能顺利使用“飞桨”搭建自己的模型。
飞桨作为底层的供给系统,从芯片到框架,再到技术合作伙伴和终端行业企业,把产学研用不同角色有效衔接起来,助力高校科研和教学、培养产业所需的创新实践型人才,通过社区形成互学互助、开源贡献,携手企业建设行业智能化方案、推动AI大规模应用,进而形成正循环和体系化的生态系统。
数字和科技的力量,改变着传统农业业态,给无数从业者们带来福音。
上一篇:
广东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全国第一
下一篇:
广东最佳农民 合作社案例出炉
上一篇:
广东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全国第一
下一篇:
广东最佳农民 合作社案例出炉
分享: